中马联合申遗舞狮,千年文化再续新篇
中马联合申遗舞狮,千年文化再续新篇
近日,中国和马来西亚宣布将联合申请“舞狮”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不仅彰显了两国在文化领域的深度合作,也凸显了舞狮作为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舞狮:从宫廷娱乐到民间艺术
舞狮,又称“太平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汉章帝时期,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舞狮分为南狮和北狮两大流派,南狮又称醒狮,主要流行于岭南地区,而北狮则以“文狮”和“武狮”著称。
舞狮在东南亚的传播与本土化
随着华侨先贤“下南洋”谋生的脚步,舞狮文化在19世纪末传入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舞狮逐渐本土化,成为广受各族裔欢迎的民俗活动。20世纪80年代,当地舞狮前辈们成立了多个狮艺组织,推动了高桩舞狮的发展。高桩舞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超的技艺水平,不仅在马来西亚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可。
舞狮:连接中马的文化桥梁
在马来西亚,舞狮不仅是华人社会贺岁迎新、接福纳瑞、宗乡团拜时不可或缺的民间习俗,也出现在当地的重大活动、节庆仪式和地方庙会等不同场合。这种文化习俗的普及,不仅让其他族裔有机会接触中华文化,也增进了各族裔间的相互了解。
联合申遗: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此次中马联合申遗,不仅体现了两国在文化领域的深度合作,也彰显了舞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正如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宋俊华所言,联合申遗一方面有助于舞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中国和马来西亚间的文化交流和交往,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展望:舞狮文化的国际传播
随着中马联合申遗的推进,舞狮文化有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广东醒狮作为岭南非遗的代表,近年来频繁融入粤产文艺精品创作中,如原创舞剧《醒·狮》和音乐剧《雄狮少年》等,展现了其在舞台艺术上的独特魅力。未来,广东醒狮有望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国际上的其他文化形态融合共创,更好地迈向世界。
舞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如今已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重要文化纽带。此次中马联合申遗,不仅为舞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开辟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