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基复合薄膜实现60天全降解,中科大团队引领环保包装新突破
聚乳酸基复合薄膜实现60天全降解,中科大团队引领环保包装新突破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中国科技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近期研发出一种新型仿生可降解复合薄膜,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团队背景
俞书宏院士是中国科技大学杰出讲席教授,长期从事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与功能化研究。他带领的团队在仿生材料领域持续取得突破,曾揭示河蚌铰链耐疲劳的奥秘,并创制了一系列仿生复杂多级结构材料。
技术突破
此次研发的新型复合薄膜基于聚乳酸,通过纳米云母片的宏量合成技术,实现了材料性能的全面升级。该薄膜的力学拉伸强度高达100MPa,显著优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同时,它还具备优异的阻隔性能和光学性能,为食品、药品等包装材料领域提供了新的选择。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在堆肥条件下,60天内即可完成降解,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科研团队在提升性能的同时,通过纳米填料的加入,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应用前景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市场对可降解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新型复合薄膜不仅能满足包装材料的性能要求,还能有效减少微塑料污染。科研成果转化负责人李德涵表示,团队的下一步目标是进一步拓展新型材料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柔性传感器、高阻隔薄膜以及电子器件的基底等。
未来展望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俞书宏院士团队的这项创新成果为环保材料行业注入了新的希望。这种新型复合薄膜有望在包装材料行业掀起一场革命,推动社会向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正如李德涵所说:“我们产品有三大核心技术,分别是云母纳米化技术、原料合成技术和薄膜成型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将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已经开始对可降解材料给予重视,逐步形成绿色、可持续的产业链。中国科技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环保材料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应对微塑料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