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他是谁>陷侵权争议,影视改编应尊重受害者权益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01: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他是谁>陷侵权争议,影视改编应尊重受害者权益

近日,"南大碎尸案"死者刁爱青的亲属发文喊话演员张译,称其主演的电视剧《他是谁》侵犯了被害人的权益,给被害人家属带来了极大伤害。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影视作品改编边界的探讨。

家属指出,电视剧《他是谁》中的"余爱芹案"与当年"碎尸案"的案情高度一致,剧中镜头显示的被害人衣物上的"艾卿"也与刁爱青自己书写名字"爱卿"一致,且虚构了被害人"私生活"、"婚外情"等情节,要求出品方下架该电视剧并公开道歉。

对于这一事件,被害人家属的代理律师周兆成表示,家属之所以选择在社交平台上给张译写信,是希望借助张译的公众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其发声,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家属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出品方能够正视家属的合理诉求,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争议。

这起案例也再次引发了关于影视作品改编边界的探讨。编剧、作家宋方金认为,一个好的案例可以通过创作赋予一种新时代的解读,能够起到警醒世人作用。对于还没有侦破的案子,在创作时需要相当谨慎。"你可能是从中得到了某些启发,但是必须通过创作的手段回避对当事人的某种伤害。"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李洁分析,如果影视作品真的参考某个案件,受害者家属看到剧情的时候,因为本身经历过一次创伤事件,如果代入当时的一些想法,对他们会造成二次的创伤。

近几年,影视剧因改编自现实案例而和人物原型引发纠纷的事件时有发生。2022年,改编自湖南操场埋尸案的电影《操场》上映之前,受害人家属称电影方未获自己的授权,欲起诉电影方。最终电影因为各种原因未能上映,相关诉讼并未进行。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成为当年最大的黑马,但是原型陆勇却将制片方起诉,理由是影片故意抹黑自己,并提出:"制片方必须捐出200万,给白血病公益救助机构"、"影片票房每增加一亿,就多追加30万的捐助额",最终制片方答应,双方达成和解。

在李洁看来,影视剧作品不光是商业作品,还有社会责任。它所造成的舆论影响、对社会大众的影响,以及对于当事人心理的影响,都是影视剧作品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将真实案件和故事改编成影视剧,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授权问题尤为突出。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小强指出,在制作这类影视作品时,最为核心的是制片方要取得原型人物或事件的合法授权。其次,对于涉及的真实事件还需注意保护受害者及其家属的隐私权与名誉权。

这起事件不仅考验着张译作为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感,也引发了整个影视行业对改编真实事件的深刻反思。在追求艺术创作的同时,如何平衡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如何尊重每一个家庭的痛苦与经历,是每一个影视从业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