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概念到网络流行语:金广发的“钝角”梗如何走红
从数学概念到网络流行语:金广发的“钝角”梗如何走红
“钝角”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但在网络的世界里,它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充满幽默感和荒诞色彩的抽象文化符号。这一切,都要从B站UP主金广发的一期视频说起。
“钝角”梗的诞生
2021年11月14日,B站UP主@艺能人金广发发布了一期名为《金广发·讲堂》的视频。在这期视频中,金广发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向网友们提出了几个看似简单却充满陷阱的问题。其中,第二题是这样的:
“他有没有可能是演的,他是不是演的呢?
A. 不是
B. 有可能不是
C. 钝角”
这个选择题看似荒诞,但正是这种荒诞,激发了网友们的创作欲。一位学霸级网友给出了令人捧腹的“标准答案”:
“审题:他有没有可能是演的
问:他是不是演的呢?
关键信息:有没有,是不是
解:已知题干中有两个ABA型词汇,将ABA三点相连可得两个面积相等,形状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这两个三角形可能是演的,而演的部首是三点水,可得这两个三角形是演的,又因为演字的笔画为12,而有没有的笔画为19,是不是的笔画为22 而19>12,22>12。
所以这两个三角形是等腰钝角三角形所以有没有,是不是为等腰钝角三角形所以答案选C,钝角。”
这段充满戏谑和荒诞的解读,不仅让“钝角”这个选项成为了正确答案,也让“钝角”这个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从数学概念到网络流行语
原本,“钝角”只是一个数学概念,指的是角度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但在金广发的视频和网友们的创意解读下,它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场景下,“钝角”被赋予了多重含义:
无厘头与荒诞艺术的象征:正如那位学霸网友的解读所展现的,“钝角”代表了一种打破常规、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方式。它鼓励人们用荒诞和幽默的方式看待世界,用戏谑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讲道理”。
社交中的尴尬或无助情绪:在日常交流中,“钝角”也被用来形容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瞬间。比如,当你在群聊中发出一个自认为很有趣的梗,却没有人回应时,你就可以说:“这气氛,真是钝角。”
迟钝或反应缓慢的状态:有时候,“钝角”也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反应速度。如果你的朋友在玩手机游戏时总是慢半拍,你就可以调侃他:“你今天的反应真是钝角。”
“钝角”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钝角”梗的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从金广发的视频发布至今,短短几年时间,“钝角”已经从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变成了网络用语中的“明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你都能看到“钝角”的身影:
- 在B站的弹幕中,当某个情节让人感到尴尬或好笑时,弹幕里往往会刷满“钝角”。
- 在微博上,当有人分享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时,评论区里总会出现“钝角”的身影。
- 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钝角”更是成为了创作者们常用的梗,用来制造轻松幽默的氛围。
“钝角”之所以能够如此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缓解压力,而“钝角”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它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荒诞和无奈时,能够用一种戏谑的态度去化解,用笑声去面对。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钝角,就是那种你明明知道不对劲,却又忍不住想笑的感觉。”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让“钝角”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梗,更成为了当代年轻人表达自我、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从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到网络用语中的“明星”,“钝角”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网络时代,一个看似普通的词语,也能因为人们的创意和解读,而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而“钝角”这个梗,也注定会成为网络文化中一个独特而有趣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