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摩尔根权威解读:中西方家庭成员称呼差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摩尔根权威解读:中西方家庭成员称呼差异

引用
知乎
7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9870049
2.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engels2/04/02.htm
3.
https://www.tofriend.com/common-problem10-8.html
4.
https://m.66law.cn/laws/2289485.aspx
5.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8%A1%A8%E4%BA%B2%E5%A9%9A
6.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45487
7.
https://studycli.org/zh-CN/learn-chinese/chinese-family-tree/

美国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其著作《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中,通过对北美印第安人亲属制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员称呼的显著差异。摩尔根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人类学的研究内容,也为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

01

描述性亲属关系与分类性亲属关系

摩尔根在研究中区分了两种亲属称谓制度:描述性亲属关系和分类性亲属关系。描述性亲属关系强调亲属间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的称谓来区分亲属的具体身份和亲缘关系。而分类性亲属关系则倾向于将亲属归类,使用相同的称谓来指代具有相似社会角色的亲属。

02

中西方亲属称谓的具体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亲属称谓体系极为复杂且精细。例如,对于父亲的兄弟,中文中有“伯父”(父亲的哥哥)和“叔父”(父亲的弟弟)之分;对于母亲的兄弟,则有“舅舅”这一专门称谓。再如,父亲的姐妹被称为“姑姑”,母亲的姐妹则被称为“姨妈”。这种细致的区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关系的重视和对辈分、排行的强调。

相比之下,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则显得较为简单。在英文中,父亲的兄弟和母亲的兄弟都统一称为“uncle”,父亲的姐妹和母亲的姐妹则都称为“aunt”。这种分类性称谓体系更多地关注亲属的社会角色,而非具体的亲缘关系。

03

文化意义的探讨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家庭制度的演变与社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复杂的亲属称谓体系反映了对家庭关系的重视和对孝道文化的强调。这种体系不仅体现了尊祖敬亲的孝道观念,还强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有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团结。

而在西方文化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体主义的兴起,家庭结构逐渐简化,亲属称谓也随之简化。这种简化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对个人独立性和隐私权的重视,以及对家庭关系的相对淡化。

摩尔根的研究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在亲属称谓上的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