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松江镇江双城记:明清文化传承的两种路径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5: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松江镇江双城记:明清文化传承的两种路径

2024年上海进博会期间,松江顾绣研究所创作的《青绿山水》在“上海非遗客厅”惊艳亮相,其逼真的绣工与宋画无异,让观者无不赞叹。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松江顾绣400余年传承的精湛技艺,也拉开了我们探索松江、镇江两地明清文化传承故事的序幕。

01

松江:古迹守护与非遗传承

松江,这座被誉为“上海之根”的古城,自古便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漫步于松江老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矗立千年的圆应塔。作为上海市现存最高的古塔,圆应塔高46.5米,砖木结构,八角七层,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1993年修缮时,在塔刹中发现了5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金银佛像、玉雕等,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让圆应塔成为研究宋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与圆应塔相得益彰的是横跨松江市河的大仓桥。这座始建于明隆庆年间的五孔石桥,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桥身由花岗岩构建,高10米,长50米,92级台阶宽阔平整。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盛赞其“蓄风气,壮瞻视,莫此为伟”。如今,大仓桥不仅是松江的重要景点,更是这座城市历史记忆的见证者。

如果说古迹是松江历史的骨骼,那么顾绣便是其灵动的血脉。顾绣起源于明代松江顾氏家族,代表性人物韩希孟的绣艺更是将顾绣推向了艺术的巅峰。与一般刺绣不同,顾绣以画入绣,追求“绣画同源”的艺术境界。2006年,顾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松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位于中山中路的顾绣研习馆内,年轻的绣娘金芝婷正专注地穿针引线。这位“95后”绣娘不仅继承了顾绣的传统技艺,更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亲手绣制的饰品、包包等作品,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02

镇江:文旅融合与文化活化

与松江的古迹保护不同,镇江在明清文化传承上则更注重活化利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中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渡口历史街区,西津渡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这里不仅保留着自唐宋以来的古迹遗存,更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夜幕降临,西津渡的古街巷被柔和的灯光点亮。水光、灯影、月色交织,戏腔、笑声、涛声共鸣,构成一幅动人的夜景图。游客们或在古色古香的茶馆品茗,或在特色小店选购文创产品,或在街头巷尾欣赏传统戏曲表演,感受着千年古渡的现代魅力。

西津渡的保护开发遵循“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在保持古迹原貌的同时,注入现代生活元素。如今的西津渡,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景区,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体验中心。这里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戏曲演出、非遗展示、文创市集等,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03

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

松江与镇江,两座古城在明清文化传承上展现了不同的路径。松江以古迹保护和非遗传承为核心,注重文化本体的保护与技艺的延续;镇江则以文旅融合为特色,强调文化的活化利用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两种模式各有千秋,共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正如松江顾绣研究所的钱月芳所说:“传承非遗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接班人,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欣赏它,它才会有肥沃的生长土壤。”而镇江西津渡的实践也证明,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真正“活”起来,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无论是松江的古塔、石桥,还是镇江的古渡、夜游,这些明清文化遗存都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让我们得以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