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LD年会最新研究:三种生物标志物实现肝纤维化无创诊断
AASLD年会最新研究:三种生物标志物实现肝纤维化无创诊断
在2024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吴超教授和李婕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关于慢性乙型肝炎(CHB)及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患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突破性进展为肝纤维化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望改善患者的诊疗体验。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若不及时治疗,将逐步演变成肝硬化,直至肝衰竭和肝癌。传统上,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虽然这种方法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侵入性较大,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且患者体验不佳。因此,开发一种无创、精准的诊断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吴超教授和李婕教授团队的研究聚焦于三种新型生物标志物:Agile 3+、PRO-C3和GP73。研究发现,这三种标志物的组合在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准确区分不同阶段的肝纤维化,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信息。
Agile 3+是一种新型的血清标志物,能够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PRO-C3是III型前胶原的氨基端肽,是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合成的标志物。GP73则是一种高尔基体蛋白,在肝纤维化和肝癌中高度表达。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这三种标志物组合使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实现了对肝纤维化的精准分级诊断。
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这项新技术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它完全无创,无需进行肝穿刺,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其次,该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区分不同阶段的肝纤维化,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信息。此外,该技术还能监测治疗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还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无创检测,医生可以更早地发现肝纤维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该技术还能监测治疗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专家表示,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极大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诊疗体验,减少传统组织活检带来的风险和不便。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该技术有望成为肝纤维化诊断的首选方法,为全球数亿慢性肝病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