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副作用,你知道多少?
高血压药物副作用,你知道多少?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都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那么,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真的那么可怕吗?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这些副作用呢?
根据相关研究,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40岁以下人群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7.66%,而在70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至22.12%。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水肿和咳嗽,占比分别为15.11%和14.08%。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头痛、头晕、皮疹、恶心、潮红、腹泻、心悸、牙龈增生、低血压、低血钾、乏力、胸闷等。
具体到药物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名前十的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5.24%)、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8.04%)、非洛地平缓释片(7.46%)、卡托普利片(6.24%)、厄贝沙坦片(5.34%)、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4.89%)、缬沙坦胶囊(3.86%)、盐酸贝那普利片(3.54%)、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2.96%)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2.77%)。
高血压药物的种类和常见副作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高血压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地平类药物: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等。
普利类药物:如培哚普利、依那普利等,可能引起干咳,对肾功能有影响。
沙坦类药物:如氯沙坦、缬沙坦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可能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
洛尔类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能影响心率,对哮喘患者有风险。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可能导致低钾血症,影响尿酸水平。
如何正确看待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
看到这些副作用和数据,你可能会感到担心。但是,我们需要正确看待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是可管理和控制的。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并定期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不应因担心副作用而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高血压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其危害远大于药物副作用。
定期监测和医生指导下的调整可以减少副作用风险。患者应该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及时向医生反馈任何不适。
如何应对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
虽然高血压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但通过正确的管理和应对,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血压药物副作用及其应对方法:
首剂反应:一些患者在首次使用某些降压药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反应,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α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倍他乐克等β受体阻滞剂,以及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预防方法是首剂用药剂量要小,可为常规剂量的1/4—1/2,最好在医生的监护下使用。如果出现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卧床休息。
性功能影响:长期使用某些降压药,如氢氯噻嗪等利尿剂、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非洛地平等钙拮抗剂,可能会影响性功能。预防方法是尽量避免使用对性功能有影响的药物组合。已有性功能减退的中老年人,如果没有禁忌症,可以优先选择对性功能影响较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过度降压导致中风:过度降压可能引起脑部缺血性中风,特别是在夜间。预防方法是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私自加量。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人应选择在早上服药。如果服用的是短、中效降压药,一天需服两三次,注意最好不在睡前服药。但是,有个别病人的血压是晚上不下降,或者反而升高,这样的病人就可以在睡前服药,或是选用长效降压药以避免血压的波动。
血压“反跳”:长期使用某些降压药如可乐宁、心得安或甲基多巴等,如果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血压“反跳”现象,血压可能就会突然升高,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高血压危象。预防方法是长时间服用或使用上述药物时,如果需要停药或更换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不可突然停药。
体位性低血压:从平卧位或蹲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可能会发生低血压,也称之为直立性低血压。降压药物胍乙啶、优降宁、哌唑嗪或利尿剂,能使血管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当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可发生头晕眼花或眼前发黑,甚至出现晕厥、昏倒在地等现象。预防方法是在服用上述降压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在准备站立或起床时动作应缓慢,多做些轻微的准备活动,这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长期应用某些降压药如利舍平、可乐宁、甲基多巴、心得安时,可能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使一些患者出现嗜睡、乏力、倦怠、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表现。如果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的,应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降压药物。
加重的哮喘症状:原有哮喘病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时,可加重哮喘,甚至引起哮喘持续状态。预防方法是有哮喘病史的高血压患者禁用心得安,其他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也最好慎用。
诱发的心绞痛:较长时间应用β 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可使心肌收缩力减退,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若突然停药可诱发心绞痛发生。预防方法是不可突然停药。冠心病患者应慎用此类药。
低血钾等不良反应:利尿药双氢氯噻嗪如今仍是常用基础降压药物,但长期服用易引起低血钾,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和肌无力,还可引起高血糖、高血脂、高血氨、高尿酸和高血钙。预防方法是可以与保钾利尿药氨体舒通合用以避免发生低血钾。必要时需要补钾。服药期间最好注意定期监测血清电解质情况。伴有高血脂、糖尿病、痛风、肾功能减退、肝硬化和肝昏迷的高血压患者慎用双氢氯噻嗪。
干咳:干咳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一般症状较轻或连续服药后逐渐减轻。预防方法是能耐受者不必停药。个别不能耐受者可改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白细胞减少:因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等降压药的诸多优点,副反应少,常被医生作为首选的降压药物。但此类药物较为罕见的副作用之一是引起白细胞减少,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1周至3个月,多由血常规检查而确诊。而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则起病急骤,全身症状严重,随后出现严重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发展为脓毒血症、败血症等,继而发生休克、昏迷甚至死亡。预防方法是用药初期应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白细胞的变化。一旦确诊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在医生指导下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口服碳酸锂、维生素B4、鲨肝醇、利血生、生白能等升白细胞药物,有感染迹象时应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
除了合理用药,高血压患者还应该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少盐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适量饮酒、减少压力、保持心态平和、戒烟等都是有效的高血压预防措施。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控制血压,还能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因为担心副作用而自行停药或减量。同时,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辅助降低血压,减少对药物的依赖。记住,控制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但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