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之都”万山:从矿产开采到文化传承
“朱砂之都”万山:从矿产开采到文化传承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自古以来便是朱砂的主要开采地,被誉为“朱砂之都”。万山朱砂以其鲜艳的红色和多种用途,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颜料、药材和宗教仪式中。无论是书画、陶器的绘制,还是作为中药材和护身符,朱砂都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万山朱砂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国古代贸易中的重要物资。
万山朱砂的历史渊源
万山朱砂的开采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据记载,早在秦汉时期,万山地区就开始了朱砂的开采活动。到了唐代,万山朱砂已因其品质优良而闻名遐迩,成为朝廷的贡品。据《溪蛮丛笑》记载:“辰锦砂最良,砂出万山之崖为最,伶佬以火攻取。”这表明万山朱砂在当时就已备受推崇。
宋代,万山朱砂的开采规模进一步扩大。据《宋史》记载,宋朝时期,万山朱砂的产量已相当可观,成为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元代,万山朱砂的开采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开始采用更为先进的开采方法。明代,万山朱砂的开采达到了鼎盛时期。据《明实录》记载,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朝廷在万山设立大万山汞办局,专门管理汞矿事务。清代,万山朱砂的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据《清史稿》记载,清光绪年间,万山朱砂的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全国最大的朱砂产地之一。
万山朱砂的文化价值
万山朱砂在文化、宗教和医学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在文化领域,朱砂鲜艳的红色使其成为传统书画和印章的重要颜料。在宗教领域,朱砂被视为具有驱邪避凶的神秘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于镇宅、祈福。在道教和佛教中,朱砂被用来制作符咒、祭祀用品等。在医学领域,朱砂性寒、味甘且有毒,主要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癫痫等症状。《本草纲目》记载其能“养精神,安魂魄”。此外,朱砂还被用于制作经典方剂,如归神丹、辰砂散和朱砂安神丸等。
万山朱砂的现代传承
进入现代社会,万山朱砂的文化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万山建立了朱砂古镇,将原汞矿废旧开采区、生活区及相关文物进行修缮性改造与开发利用,打造集游乐设施为一体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同时,万山还建设了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陈列展示万山汞矿采冶历史及产品、汞矿开采步骤与机械设备、矿业发展中的功臣、汞矿关闭后的转型发展道路。此外,万山还依托文艺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界、商会等人才团队,加大对朱砂文化、汞矿工业文明的挖掘与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长期的汞矿资源开采过程中,万山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和污染的问题。近年来,万山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万山加强了对矿区的环境治理,对采矿塌陷区进行修复,对工业废水、烟尘废气和废渣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万山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绿色经济。例如,万山建立了朱砂工艺品产业园,重点加强产品研发设计,建设先进的朱砂生产线,推动朱砂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万山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多层次的生态旅游景观,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万山朱砂不仅是一种矿产资源,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秦汉时期的开采记录,到唐宋时期的贡品地位,再到明清时期的贸易盛况,万山朱砂见证了中国矿业的发展历程。在现代社会,万山朱砂的文化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成为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