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如何打好融资风险管理攻坚战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41: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如何打好融资风险管理攻坚战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并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我国做好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大力提振消费不仅是稳定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提供强劲动力。

01

金融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

当前,我国实际利率仍然偏高,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以企业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为名义利率,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为通胀率,计算我国实际利率趋势可发现,我国名义利率虽持续走低(2024年第三季度约为3.7%),但受制于低位运行的物价指数,实际利率未与名义利率同步变动,经测算约达4%,高于美国同期的1.5%—1.75%。在实际利率偏高的环境下,中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尤为不足,生产经营面临挑战。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供应链不畅等因素,进一步抬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且不平衡,使外需水平持续波动;因产品类别单一且依赖特定需求生态的发展模式,部分中小微企业的脆弱性日益凸显。

02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

企业信用由4大板块组成,分别是企业征信报告、企业行政处罚、企业裁判文书、第三方大数据(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等)。信用修复是指信用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均可申请信用修复。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相关部门要在规定的时限移除失信名单。

企业信用修复的操作流程是一个系统而详细的过程,旨在帮助企业纠正失信行为并恢复其信用记录。企业信用修复的操作流程包括评估现状与原因、纠正失信行为、准备申请材料、提交申请、等待审核与反馈以及持续监控与改进等步骤。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操作,并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以恢复和提升自身的信用记录。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企业信用如同基石般重要。一旦信用受损,就像大厦有了裂缝,危机四伏。信用不良的企业,融资贷款举步维艰,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合作伙伴会纷纷远离,错失诸多合作机遇;客户信任崩塌,市场份额急剧缩水。

而企业信用修复,就是那把重塑形象的神奇钥匙。它能抹去信用污点,让企业重获金融机构信任,资金得以顺畅周转;能重拾合作伙伴信心,拓展商业版图;能再次赢得客户青睐,让品牌焕发生机。

重视企业信用修复,不仅仅是弥补过去的失误,更是为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稳定前行保驾护航。让企业在良好信用的光辉下,茁壮成长,绽放无限可能。

03

科学融资结构的构建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但科技金融依然存在结构性短板,科技金融供给尚不能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势在必行。

一是科技与金融部门的协同作用有待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体制改革需要科技部门和金融部门等的密切配合,总体而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割裂,尚未形成强大合力。

二是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还需加大力度。在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科技金融组织活动,创业投资、政策性贷款、科技债券、科技保险等工具的精准性与联动性不够,尚未能有效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三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尚不完全匹配。我国实体经济的融资方式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追求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等的偏好,与科技创新高风险、长期性、强外部性等特性存在天然矛盾,影响了金融产品和工具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

四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尚不完全匹配。我国实体经济的融资方式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追求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等的偏好,与科技创新高风险、长期性、强外部性等特性存在天然矛盾,影响了金融产品和工具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

04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键作用

企业资金融资管理中的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财务风险、投融资风险等。为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必须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融资风险管理中,关键环节包括项目融资对接、融资方案撰写、风险点审核、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政策变动应对、团队协作、投资方说服、资金链紧张应对、外部机构合作、项目执行、信息沟通、成本控制、同行竞争、决策失误、资金池运作原理等方面。

05

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沟通

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地方相应建立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这项机制的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在企业端,全面了解辖内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在银行端,疏通信息传递和资金传导的堵点和卡点。希望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的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都能通过这个机制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政银企”三方齐发力,贯彻“保量、降本、风控”策略,降低实际利率,激发企业活力。首先,积极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既可通过下调拨备覆盖率,在短期内释放更多信贷资源;还可通过减税降费、设立担保基金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其次,采取更加灵活的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银行可通过减少拨备计提、降低贷款利率和非息收入等方式,让利实体经济,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同时,要根据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最后,积极利用多方支持政策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可借助低利率贷款等优惠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新产品、创造新需求,依托高品质供给推动内需增长。

面对当前的金融政策变化和经济形势,企业需要更加重视融资风险管理。通过提升信用等级、建立科学的融资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及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合作,企业可以有效应对融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