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关闭朋友圈”话题登热搜,折射社交媒体时代社交方式反思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04: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关闭朋友圈”话题登热搜,折射社交媒体时代社交方式反思

“我关闭了朋友圈拒绝焦虑与内耗”的话题近日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朋友圈内容杂乱、令人烦恼,也有人认为焦虑源于自身而非外在工具。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对于社交方式的反思。

近年来,关于朋友圈的话题屡屡引发热议。从“三天可见”到“查删单向好友”,从“不爱发朋友圈了”到“精装朋友圈”,作为国民社交场域的微信朋友圈,俨然成为观察当代社交生态的一面镜子。

“朋友圈降温”是一个客观现象。过去,人们乐此不疲地在朋友圈记录生活点滴;如今,微信好友越来越多,朋友圈内容却日益芜杂,除了分享的文章和生活动态,还有商业广告、拉票集赞、微商语录等信息充斥其间。这种社交过载现象,让许多人感到倦怠,产生了远离之心。

然而,将朋友圈视为焦虑源头的观点并不完全可靠。一方面,每个人使用朋友圈的方式不同,有人乐于分享,有人则选择低调内敛,这本无对错之分。对于观察者而言,不必过度神化朋友圈的象征意义,应以平和心态看待,降低代入感。另一方面,社交媒体放大了个人体验,各种网络故事和情绪表达层出不穷。如果总是被这些内容所困扰,恐怕最终将不得不选择断网以求心静。

微信朋友圈的演进,可以看作一场大型社会实验。这场实验让人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朋友圈”不应承载过多额外负担。从平台运营者的角度看,社交媒体在快速发展中必然存在不成熟之处,关键在于不断完善机制,探索更加和谐的线上互动方式。从用户角度看,技术与平台本身并非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线上社交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平衡点,让数字工具真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而非成为负担。

正如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人的延伸”,但媒介的变化不应改变真实的交往方式,也不应遮蔽社交的基本规则。在数字时代,如何让社交媒体充实而非干扰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