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一种能降血脂、护大脑的多功能营养素
磷脂:一种能降血脂、护大脑的多功能营养素
磷脂,被誉为“血管清道夫”,在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科学研究不断揭示磷脂的多重健康功效,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养生明星。那么,磷脂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保健功能?让我们一探究竟。
磷脂:血脂调节的“清道夫”
磷脂是一种含有磷酸的脂类,广泛存在于生物膜中。其中,磷脂酰丝氨酸(PS)是细胞膜中最丰富的带负电荷的磷脂,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最新研究揭示了磷脂在降血脂方面的独特机制。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李晓淳研究组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PSS1)通过调控低密度脂肪蛋白(LDL)的代谢,影响胆固醇的吸收。PSS1的抑制剂能够显著提高细胞表面LDL受体的数量,从而促进LDL的摄取。与传统他汀类药物不同,这种新型抑制剂不会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有望成为治疗高血脂的新选择。
除了通过调控代谢途径降低血脂,磷脂还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乳化血液中的脂肪,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血液循环。这种双重作用机制使磷脂成为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营养素。
大脑健康的“营养师”
磷脂不仅是心血管的守护者,还是大脑健康的“营养师”。卵磷脂,作为磷脂的一种,富含磷、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当身体摄取卵磷脂后,它会被转化为一种名为“胆碱”的物质,神经细胞会将胆碱合成为一种名为“乙酰胆碱”的物质。这种物质进入神经细胞有助于传递大脑细胞之间及大脑与身体其他部分的指令,协助在信息传递和感觉表达上,让大脑能根据需要进行各种行为,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卵磷脂有助于维持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运作,滋养大脑、记忆和学习能力,使人不容易忘事。如果大脑缺乏这种物质,可能会出现健忘症状,学习和记忆能力也会下降,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大脑衰退。
研究表明,卵磷脂对所有年龄段的大脑都是必需的。从儿童时期就需要卵磷脂来建造身体的各种细胞,同时增强记忆和学习能力;工作年龄段因为使用大脑频繁、熬夜、工作压力及高压力,卵磷脂是大脑的重要能源;而在老年期则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病以及帕金森病。
食品工业的“稳定剂”
磷脂在食品工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独特的乳化、抗氧化和增稠性能,磷脂被广泛应用于食用油、乳制品、饮料和烘焙食品中,以改善食品的口感、稳定性和营养价值。
在食用油加工中,磷脂可以防止油酸败和氧化,保持油品的品质。在乳制品和饮料中,磷脂能改善口感和稳定性,提升产品品质。在烘焙食品中,磷脂则能改善口感和品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安全食用指南
磷脂的食用安全性较高。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规定卵磷脂作为食品添加剂,除安全的生产规范外,无其他使用限制。据美国食药局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报告,每天服用卵磷脂22-38 g,经过2-4 个月,无任何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卵磷脂的推荐摄入量。胆碱主要以卵磷脂的形式存在于各类食物中,可根据每100 mg 卵磷脂提供13.5 mg 胆碱推算我国各类人群卵磷脂的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我国2013年DRIs中18岁以上成年人胆碱的适宜摄入量为男性500mg/d,女性400mg/d,UL3000mg/d,依次折合的膳食卵磷脂适宜摄入量约为3.0-3.7 g/d,不宜超过22g/d。
虽然磷脂的食用安全性较高,但大剂量使用卵磷脂仍可导致胃肠道应激、多汗、流涎以及食欲丧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磷脂虽好,但也不可过量哦!
富含磷脂的食物
磷脂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蛋黄、瘦肉、脑、肝、肾等动物内脏以及磷虾、贻贝等海产品都是磷脂的良好来源。鸡蛋黄中的磷脂含量高达8%~10%,主要为卵磷脂和脑磷脂,还包括神经鞘磷脂。
海洋动物中的磷脂富含EPA和DHA,南极磷虾粗脂占干重的11.5%,磷脂占总脂的61.7%±1.5%;贻贝中总脂含量约为2.15%2.68%,磷脂约含0.502%0.695%。
植物性食物中以种子的磷脂含量较为丰富,其中大豆含量最高,为1.2%3.2%;其次,花生含0.44%0.62%,油菜子含0.9%1.2%,葵花子含0.61%0.68%。
除膳食来源外,可通过卵磷脂补充剂进行补充。目前,市售卵磷脂补充剂的来源及品质参差不齐,要注意甄别。购买时需注意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上应注明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单位产品中的磷脂含量,进口卵磷脂还应有进口食品批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