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18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应对方法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06: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18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应对方法

从孩子呱呱落地到成年,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作为家长,了解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孩子的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应对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一阶段:0-3岁 - 安全感与秩序感

1岁之前,要注重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一切表现均来自于本能,容易缺少安全感。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有人陪伴。

1岁半—2岁半。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执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秩序十分敏感,小到吃饭必须用什么颜色的勺子,大到上厕所必须在什么时间。这并不是我们固有认知里说的“无理取闹”,而是因为秩序敏感阶段,缺少引导与培养,所以陷入了秩序混乱和秩序执拗。

3岁以前,是秩序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之前,家长要格外重视孩子的生活秩序是否具备合理性。

应对方法
不要因为哭闹而选择过度满足孩子;要注意饮食、睡眠节律的科学性;清醒期间一定要有家人陪伴;当某样执拗习惯影响到衣食住行时,必须及时纠正。

第二阶段:3-6岁 - 模仿与早期习惯

3—6岁的孩子已经基本脱离本能反应阶段。开始进入模仿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也是习惯养成的早期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会开始主动接触生活环境里的人、事、物。我们要注意家庭成员、生活环境是否存在消极因素。是否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应对方法
家庭陈设要远离暴力、血腥、低俗文化;陈设专属儿童书柜、书桌,放置图画为主的、适宜幼儿阅读的书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游戏;陪同孩子适当观看自然、历史、人文、天文类电视节目;陪同孩子定期户外运动。

第三阶段:6-9岁 - 好奇心与自信心

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一定的情感感知能力。对外界开始产生大量的好奇。学习状态也已经进入了自主发展阶段。同时,这个时期正是大部分孩子步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时间节点。6岁开始,就是一名正式的小学生了。此时应当以适应环境、培养学习习惯为主。提升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孩子愉快地、主动地学习。这个阶段还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我们要多鼓励,多做积极引导。除此之外,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不够稳定,自律意识也不够强。所以对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也是当下阶段的重点。

应对方法
多带孩子去历史、文物、植物、生物、地质、天文类的博物馆、博览馆;
多带孩子去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地貌地质、山水风光更有特色的城市;结合孩子的兴趣和优势,给孩子培养一个爱好、特长。

第四阶段:9-12岁 - 行为习惯、自主意识

9—12岁,基本发展到了儿童阶段的后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状态最不稳定。但同时又是奠定性格基础的关键期。孩子能力仍然有限,想法却逐渐变多。所以当前阶段,家长的重点是帮助孩子调整学习习惯。并适时给孩子积极的心理引导和鼓励。

应对方法
定期进行亲子活动,促进亲子关系;多听孩子说话,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减少对孩子生活的控制;将衣食住行的选择权在合理范围内交给孩子;给孩子准备日历、闹钟、带有时间标识的记事本等物品;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习成绩波动背后的原因;与孩子沟通时注意情绪稳定。

第五阶段:12-15岁 - 社会评价体系与价值观

12岁后,孩子逐渐开始脱离儿童期。心智明显变得更加成熟。开始进入社会评价体系。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更在意外界的看法。竞争意识、独立意识是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他们开始变得喜欢与别人比较。对他人的喜恶也变得更明显。进入社会评价体系之后,心理容易被外界因素左右。所以,这个阶段家长应该将孩子的价值观重视起来。孩子在与别人比较时。应懂得分辨什么有助于成长发展。什么是无效攀比。孩子在焦虑、困惑的时候。应告诉孩子失败和变化是很正常的事。孩子在表达观点时。应告诉孩子什么想法是不对的。孩子在做错事情的时候。也必须及时指出。

应对方法
偶尔与孩子谈论社会事件,观察孩子的价值观处在什么倾向;着重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道德标准;给孩子创造演讲、比赛、集体生活的机会;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技能。

第六阶段:15-18岁 - 青春期

15岁前后,基本上就已经进入到了青春期。心理向成人阶段发展,能力却大部分还停留在少年阶段。身心发展的矛盾开始变的突出。心理上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问题。15—18岁,正是心理问题最集中的阶段。其中“未来焦虑”与“早恋问题”最为突出。要想解决对未来的焦虑。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兴趣、优势这两个必要因素,提前规划孩子的未来发展。对未来的焦虑大多来自于不确定性。解决掉这个不确定性,就是在解决焦虑。“早恋问题”与情感需求、情感波动是息息相关的。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成为一个更独立的人。家长能给予的情感价值开始变少。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强青春期教育。要让孩子明确。早恋心理大多源自认同感的缺失和对深厚友情的错认。同时明确什么阶段适合做什么事。令当下的生活变得充实。

应对方法
多与孩子交流,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孩子沟通时多倾听,少训斥;注意边界感,注重孩子的隐私;在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给予孩子支持和信任;明确未来大学要就读的院校、专业,以及未来想从事的职业。补充性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

本文原文来自gcxk.top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