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严管冬虫夏草交易,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生态
西藏严管冬虫夏草交易,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生态
近日,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区冬虫夏草市场交易秩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解决冬虫夏草过度采集导致的生态破坏问题,推动这一珍贵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冬虫夏草作为西藏特色资源,不仅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过度采集和非法交易现象日益严重,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从多个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
在市场准入方面,《指导意见》要求虫草经营者必须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并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同时,经营者需建立和完善购销台账、进货检查验收和质量承诺制度,对销售虫草的质量安全负责。
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指导意见》明确规定,虫草必须在指定区域内专区专柜存放和销售,严禁以“人工虫草”冒充“野生虫草”销售,或将其混合销售牟取暴利。对于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社交、网络直播等渠道从事虫草交易的经营者,要求依法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义务。
在打击违法行为方面,《指导意见》制定了详细的法律适用规则,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缺斤短两、虚假宣传、地理标志侵权、价格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推进虫草交易诚信建设,对严重违法的经营主体实施信用惩戒。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还强调了科研和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自治区将组织开展虫草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并加大对虫草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力度。此外,还将开展“野生虫草和人工虫草的鉴定方法”研究,为制定鉴定方法标准奠定技术基础。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持续做好虫草交易期间的市场监管工作,切实保障全区虫草交易市场诚信经营、规范有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扩大西藏虫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不仅体现了西藏自治区对冬虫夏草资源保护的决心,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当地居民长远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相信西藏冬虫夏草产业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