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康琳教你避开养老误区
北京协和医院康琳教你避开养老误区
“随着年龄的增长,养生成为许多老年人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误区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康琳提醒,以下这些养生方式看似合理,实则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过度依赖保健品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更不能包治百病。”康琳主任强调。近年来,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通过虚假宣传和身份包装,推销不具备治疗功效的产品。例如,有不法分子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和“感谢会”,将普通保健品包装成能治疗重大疾病的“神药”,导致许多老年人上当受骗,不仅损失了钱财,还可能延误病情。
康琳主任建议,老年人在选择保健品时,应保持理性,不要轻信夸大其词的宣传。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子女也要多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帮助他们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陷入保健品诈骗的陷阱。
盲目晨练
“早晨6点前空气质量不好,绿色植物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另外,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也比较兴奋,容易突发心血管疾病。”康琳主任提醒。许多老年人习惯早起晨练,但选择不当的锻炼时间和方式,反而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
专家建议,老年人晨练时间最好在6点以后,出门前先喝些水、吃好早餐,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锻炼地点应选择公园或视野开阔的广场,避免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此外,雾天空气中含有很多有害物,不适合晨练。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
饮食过于清淡
“很多老年人认为大鱼大肉对身体不好,甚至单一地吃素,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康琳主任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更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蛋白质。如果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专家建议,老年人每天应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制品等。同时,饮食要多样化,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的蛋白质补充品。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不等于药物,得了病必须找专科医生积极治疗,很多慢性病通过服药均能有效控制。
除了上述误区,老年人在养生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单一食材养生:不要过分依赖某种食材,如大蒜、芹菜等,而忽视了饮食的整体搭配。合理的膳食结构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过量补钙:补钙要适量,过量补钙不仅不会强壮骨骼,还可能危害健康。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通过日常饮食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虾皮和豆类等。
喝茶降压:咖啡和浓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等成分,长期过量饮用会干扰钙的吸收,导致钙质的流失。老年人饮用茶和咖啡要适量,每天最好控制在3-5杯以内。
过午不食:晚上不吃饭或者少吃饭,的确能改善血糖、抗炎、促进肠道健康。但同时,两餐之间间隔过长,容易导致血糖波动过大,过午不食的模式让身体长时间没有摄入食物,胃肠道只能消化自身黏膜,容易引发溃疡性疾病。对老年人来说,过午不食还可能引发低血糖,本身患有胆囊炎、肝肾功能不全、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内分泌紊乱的人群,过午不食会加重病症。
康琳主任提醒,养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观念。老年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定期体检和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