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风险知多少?
静脉输液风险知多少?
静脉输液是我们常见的医疗手段,然而它背后隐藏的风险你知道多少呢?从局部反应到全身反应,再到空气栓塞和肺水肿,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背后可能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静脉输液的各种风险,并教你如何防范和应对这些风险,让你在就医过程中更加安心。记得,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帮助身边的人哦!
静脉输液的常见风险
静脉输液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存在诸多风险,如静脉炎、微粒栓塞、空气栓塞等。静脉炎是由于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或药物刺激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疼痛等症状。此外,长时间输液可能损伤静脉内壁,诱发血栓生成。空气栓塞则是由于输液过程中空气未排尽或管道连接不严,空气进入血管,阻塞肺动脉入口,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静脉输液风险
为了降低静脉输液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液丰富的血管,避免在下肢静脉进行穿刺。长期输液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认真洗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应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害。
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择粗大静脉,速度不宜太快。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后输等渗液或刺激性小的液体。
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使用适当的封管液,定期进行封管操作,以保持导管通畅。
输液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输液港和PICC等输液装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剧烈活动:使用输液港时,可以正常做家务、散步,但应避免打球、提重物等剧烈活动。使用PICC时,避免提5公斤以上重物体,不可用置管侧手臂支撑着起床。
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和注射座部位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摩擦港座周围皮肤。衣服袖口不可过紧,穿脱衣服动作宜轻柔。
定期维护:输液港需至少每4周冲管/封管等维护1次,PICC则需要每7天更换贴膜和接头1次。
观察异常情况:每天查看导管有无回血、漏水,观察导管外露长度,注意敷贴是否松脱、卷边,皮肤有无发红、疼痛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药物配伍禁忌
在静脉输液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堵管等意外情况。例如,瑞马唑仑和阿拉明不能接在一起使用,因为会产生白色沉淀导致堵管,西维也需要单独通道。
真实案例分享
今年春节的一天,一位妈妈的四岁女儿突然在半夜开始呕吐。起初,她并没有太在意,但随着呕吐次数增多,最后女儿只能呕出黄绿色的液体。看着女儿因呕吐拼命用力,眼周的皮肤都布满了血丝,她赶紧带着女儿去医院急诊。经过拍CT和医生的诊断,结果显示,女儿的肠道被大便堵塞,导致气体上升顶着胃,才引发了持续的呕吐。医生要求给她使用开塞露,并安排了输液。输液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葡萄糖和钠钾离子。此时,她犹豫了片刻,因为她曾了解过一些观点: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然而,医生的判断是,尽管呕吐的根本原因是肠道堵塞,但由于呕吐过于频繁,已经消耗了身体的津液,因此输液有助于迅速恢复体液平衡。她最终决定相信医生的判断,给女儿进行了输液,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接着,她带着输液瓶进入卫生间,试图给她用开塞露,经过多次尝试后终于成功。过了一会儿,孩子顺利排便。输液后,她呕吐的频率开始减少,渐渐地,终于安稳地入睡了,她的心情也平静了许多。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面对疾病时,要保持冷静,充分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同时,也要了解静脉输液的适用情况和风险,以便做出明智的医疗决策。
静脉输液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需要重视静脉输液的规范使用。只有全社会积极倡导和落实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才能有效保障医疗安全和大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