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偏肺病毒进入高发期,专家解析传播途径与防护要点
人偏肺病毒进入高发期,专家解析传播途径与防护要点
随着冬季的到来,人偏肺病毒阳性率波动上升,成为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威胁。专家提醒,人偏肺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儿童和老年人尤其易感。为了有效防御人偏肺病毒,我们需要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同时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尽管目前尚无特效药和疫苗,但通过科学的自我防护,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守护家人健康。
人偏肺病毒悄然来袭
近期,全国呼吸道传染病监测结果显示,人偏肺病毒在14岁及以下病例中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所长阚飙表示,不同病原体所致感染的疫情走势有所不同。预计今冬明春仍将呈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规模和强度比去年要低。
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人偏肺病毒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传播:
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释放携带病毒的飞沫。在不通风环境中,这些飞沫可在空气中短距离传播(约1-2米),被周围人吸入后可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健康人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后,若再触摸口鼻等部位,也可能引发感染。病毒在适宜条件下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增加了接触传播的风险。
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是人偏肺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些人,病毒可能引发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毛细支气管炎或重症肺炎。因此,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高烧不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科学防护,远离病毒
虽然目前尚无针对人偏肺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和疫苗,但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等措施,也能预防感染,保护好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每次至少20秒,特别是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并立即丢弃使用过的纸巾。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
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通畅。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病毒在室内的积聚,降低感染风险。
减少人群聚集:尽量避开人群聚集或者空间密闭的场所,特别是在冬春季高发期。如果必须前往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挡飞沫传播。
增强免疫力:健康的免疫系统是抵御病毒的关键。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D、E及锌、硒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菠菜、橙子、杏仁和鳕鱼等。适量运动,帮助促进血液循环,使免疫细胞更有效地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压力、焦虑和抑郁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特殊人群防护: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需要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减少外出,特别是在寒冷天气下。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与已知感染者接触。
人偏肺病毒感染通常轻微,多为隐性感染,在幼儿和老人中症状相对明显。儿童症状包括咳嗽、鼻炎、发热和气喘。成人中很少发热,主要表现为咳嗽、鼻炎、气喘等。人偏肺病毒感染为自限性,1周左右能完全好转。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弘介绍,人偏肺病毒的感染并不是新现象,它的症状轻微,感染过后公众也不用太担心。通常感染过后如果症状轻微,只是咳嗽、鼻炎等症状,没有必要到医院就诊,在家好好休息几天内能好转。如果病人出现明显喘息或发热,长时间不缓解,这种情况下建议到医院就诊。
面对人偏肺病毒的威胁,我们不必过度恐慌。通过科学的自我防护,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