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扣费、诱导贷款:中国移动优惠活动频现侵权行为
擅自扣费、诱导贷款:中国移动优惠活动频现侵权行为
近期,中国移动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其中一款29元188G大流量套餐备受关注。然而,看似诱人的优惠背后,却暗藏着不少“甜蜜陷阱”,用户在享受优惠的同时,也可能面临诸多风险。
擅自开通增值服务
据黑猫消费者投诉平台显示,部分用户反映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被中国移动擅自开通了增值服务,并在一个月后才发现被额外扣费。这些用户表示,在最初办理流量优惠套餐时,并未被告知存在其他需要支付的费用,直到后来发现账单明细中出现了不明扣费,才意识到自己被“坑”了。
诱导办理贷款
更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移动部分营业厅工作人员以“回馈老用户”为由,将信用购贷款包装成免费领手机,试图诱导老年人办理贷款。一位广西用户投诉称,自己的母亲在营业员的诱导下,办理了一个价值1000元的手机,却签了三年的贷款合约,累计要还1500元。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可能对用户的信用记录造成严重影响。
高额违约金
在办理优惠活动时,用户往往会被要求签订长期合约,而一旦提前解约,将面临高额的违约金。一位用户反映,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了分期购手机业务,合约期限长达36个月。如果提前取消,需要支付巨额违约金,这无疑给用户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宽带捆绑消费
除了手机业务,中国移动的宽带服务也存在捆绑消费的问题。有用户反映,尽管自己并未使用机顶盒,但中国移动却长年要求捆绑销售机顶盒,并收取额外费用。当用户要求取消机顶盒时,却被告知必须保持一定的套餐消费才能继续使用宽带服务。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用户的经济负担,也限制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
面对这些问题,用户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首先,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营业厅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费用、期限和违约责任的部分。其次,如果发现被侵权,要及时向中国移动客服反映,或者通过黑猫投诉等平台进行维权。最后,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寻求法律援助。
总之,面对中国移动的各类优惠活动,消费者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被表面的优惠所迷惑。在办理业务时,要仔细询问清楚所有细节,必要时可以录音取证,以备后续维权之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优惠,避免掉入“甜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