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紧急救治—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的紧急救治—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心脏骤停时患者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如经过及时有效的心脏复苏抢救,部分患者可存活。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指现场救护者为心脏骤停患者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技术。心肺复苏可以为患者建立临时的人工循环,保证心脏、肺、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心脏骤停的现场判断
具体表现为:
- 意识突然丧失,对呼唤、拍打等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 无呼吸或仅仅是濒死样喘息
- 口唇、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
- 大动脉搏动消失
- 心音消失
- 血压测不到
- 部分患者可出现短暂(大约持续数秒钟)的四肢抽动和大小便失禁
心肺复苏术
操作步骤:确认环境安全、识别心脏骤停、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尽早开始CPR、早期除颤。
环境安全:首先,在帮助别人时,一定要先保护好自己,确认现场环境安全,适宜抢救,比如先疏散周围的行人,如果在马路上,一定要放警示牌,让其他车辆绕行。
识别心脏骤停:接下来我们开始判断反应,我们跪在地上,拍拍病人的双肩,并靠近耳旁,大声呼喊。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同时通过触摸颈动脉判断脉搏。我们需要检查颈动脉的搏动(非专业人员可以不检查)。如果病人无反应,胸廓无起伏,动脉无搏动,我们就要立即进行CPR了。
我们一定要找周围的人帮助。指定身边人拨打120,明确所在的位置,另一个人去取自动体外除颤仪。目前,在公共场所,如地铁站等均已投放自动体外除颤仪了。
- 尽早开始CPR:
胸外按压位置就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要用我们的掌根进行按压,双手交叉翘起,前臂与上臂伸直不能弯曲,上肢与病人的身体垂直用力往下按,成人按压深度 5~6 c m。频率是每分钟按压100-120次。
开放气道,通气前,我们要先清理病人的口鼻分泌物。
人工呼吸,在开放气道的同时对病人进行吹气,吹气时要用手捏紧病人鼻腔,施救者用自己的嘴包紧病人的嘴,然后均匀缓慢的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不小于1秒,吹气量大概500到600ml。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应以30:2的比例进行,即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操作参照下图。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是儿童或者婴儿,单人施救的按压和呼吸比例和成人一致,如果有两人同时施救则按压和呼吸的比例应该变为15:2,也就是每15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 早期除颤(自动体外除颤仪):自动体外除颤仪可以自动分析心率,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进行电除颤,如果需要,则自动进行电除颤。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 触及颈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心跳
- 恢复自主呼吸
- 恢复意识
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
- 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
- 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 救护者精疲力竭
高质量心肺复苏要点
- 胸外按压速率至少为100-120次/分钟
- 胸外按压幅度至少为5-6厘米(成人)
-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壁完全回弹
-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 避免过度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