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脸识别技术:守护还是窥探?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14: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脸识别技术:守护还是窥探?

近日,杭州一位市民魏先生在使用某银行企业客户端时,刷脸登录却意外进入了别人的账号。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安全性的广泛关注。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平衡技术便利与隐私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在CVPR 2021大会上,研究者们展示了多项创新成果。例如,Richard T. Marriott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3D GAN的方法,能够生成具有完全分离姿势的合成身份图像,有效提升了大姿态面部识别的准确性。Zhizhong Huang等人则提出了一个多任务学习框架MTLFace,该框架能够同时实现跨年龄不变人脸识别和人脸年龄合成,为处理跨年龄段人脸识别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安防、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安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被用于公安系统的天网工程、机场安检、社区小区门禁系统等,有效提高了社会安全保障水平。在金融领域,人脸识别技术被应用于ATM机、手机银行、支付验证等场景,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在教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用于考勤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方便教学管理。

然而,人脸识别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安全和隐私担忧。魏先生的经历并非个案,近年来,多起人脸识别数据泄露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此外,算法偏见和歧视问题也不容忽视。研究显示,某些人脸识别系统在不同种族和性别上的识别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导致不公平的待遇。

面对这些挑战,国家网信办于近日发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明确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这一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最低限度原则,即只有在具备非常充分的必要性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这项技术,并且如果存在其他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的,应当优先选择其他方案。

此外,《意见稿》还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不得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作为出入物业管理区域的唯一方式,个人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物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身份验证方式。这一规定明确了关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此前一直存在争议的一个场景,即刷脸进入小区是否合法的问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脸识别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只有在技术进步与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实现人脸识别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人脸识别技术:守护还是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