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变黑竟是因为……食品安全亮红灯!
猪肉变黑竟是因为……食品安全亮红灯!
2024年10月,云南昆明市官渡区长丰学校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臭肉事件”。学生家长反映,学校食堂使用的猪肉散发着刺鼻的臭味,且有学生在食用后出现拉肚子、呕吐等症状。经调查,该批次鲜猪肉片挥发性盐基氮指标超过规定标准,判定为不合格,原因是运输及存储不当导致变质变臭。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校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对猪肉安全的广泛关注。
猪肉变黑或变质,往往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自然氧化:猪肉中的脂肪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自由基,破坏蛋白质和脂质分子,导致肉色变暗。这种情况下,猪肉表面可能会呈现暗红色或黑色斑点。
微生物污染:细菌如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在猪肉表面繁殖,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生成氨、氮等物质,使肉质变黑并散发恶臭。这种变质的猪肉不仅颜色异常,还可能伴有酸臭味或其他刺鼻气味。
血液凝固:屠宰过程中若血液未完全排出或凝固不良,会在肌肉中形成血块,加热后呈现黑色线条。这种情况下的猪肉虽然可能看起来不美观,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变质,关键在于是否经过妥善处理。
铁离子含量高:饲料中铁离子过多会导致其在猪肉中沉积,影响肉的颜色。这种情况下,猪肉可能会呈现异常的深色,但并不一定意味着不能食用。
高温处理与长时间储存:过度烹饪或长期存放都会加速猪肉颜色变深甚至发黑。这种变色通常伴随着口感和风味的下降,但不一定意味着有害。
自溶现象:猪肉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化学反应,伴随异味和颜色变化,这种状态下的肉不宜食用。
为了确保猪肉安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颜色:新鲜猪肉应呈红色或淡粉色,有光泽;变质猪肉可能出现暗红、灰色或黑色斑点。
闻气味:变质猪肉常伴有酸臭味或其他刺鼻气味,而新鲜猪肉则具有固有的鲜香气味。
检查弹性:新鲜猪肉质地紧实有弹性,而变质猪肉则松软无弹性,可能伴有黏液。
查看标签:购买袋装肉时,要注意配料表和执行标准。原切肉的执行标准是GB 2707-2016,而合成肉和风味肉则遵循SB/T10379—2012标准。
此外,专家建议,猪肉虽然营养丰富,但应适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人每周摄入300—500g禽畜肉,即每年15.6—26.1千克。过量食用红肉,尤其是烤肉、加工肉和腌制肉,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因此,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注重健康和安全。
昆明学校“臭肉事件”虽然令人痛心,但也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无小事。无论是学校食堂还是家庭餐桌,都应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把关食材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