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舒张压飙升?这三个方法帮你稳住血压
冬季舒张压飙升?这三个方法帮你稳住血压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骤降,许多人发现自己的舒张压也随之升高。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有科学依据的。研究显示,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mmHg,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mmHg。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mmHg,舒张压上升0.6mmHg。此外,在冬季血压波动明显大于夏季。
为什么冬季舒张压会升高呢?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气温影响:寒冷的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血管管径变小会使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激素水平变化:降温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会促使体内分泌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同时也会使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压上升。
血液黏稠度增加:气温下降时,血液黏稠度会上升。血液变得黏稠后,流动速度会减慢,心脏需要更大的压力来推动血液流动,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室内外温差: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收缩舒张幅度增加,容易引起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面对冬季舒张压升高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注意保暖:根据温度增减衣物,薄厚适宜,以轻便羽绒或棉服为主。合理调节室内温度,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外出时要特别注意头部、颈部、足部的保暖,降温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早上起床时尽量在被褥中舒展四肢,然后再缓慢下床。刷牙建议使用温水,减少冷水刺激。半夜起床上厕所,穿好衣物,注意保暖。
规律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养成每天自己测血压的习惯,测量前应休息5-10分钟,保持放松状态。选择舒适的座位,将手臂放在桌面上,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按照血压计的使用说明正确佩戴袖带,确保袖带的位置和捆绑松紧度合适。测量时,应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手臂。建议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测量血压,如早晨起床后、下午或晚上,每次量完血压记录在本子上,这样你的医生可以根据这个血压日记来分析你的血压控制情况;特别是气温骤降时就能发现血压异常,及时调整药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规律运动: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不宜做剧烈的运动,天气好阳光充足情况下,可选择平坦安全的场所,推荐散步、太极拳、健身操等。气温骤寒时减少户外活动。
- 合理饮食:低温时,人们会选择大量进食来补充热量,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膳食的控制尤为重要,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有利于稳定血压。
- 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精神紧张和睡眠不佳会通过神经系统升高血压,因此工作及生活中,要试着减轻精神压力,缓解焦虑,并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保持血压平稳。
- 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改变药量。天冷了,测出来的血压会比平常高一点。有的患者忧心忡忡,忍不住给自己加大降压药的量,却吃出了问题。到了冬季,高血压患者一般都需要调药,药量会比夏季大。怎么加,加多少,这些都得医生说了算,自己随便“加一片”很危险,容易引起低血压。血压控制平稳了,也不能擅自停药,要经过医生的确认才行。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空气湿度不够,都是升高血液黏度的因素。高血压患者须时常提醒自己注意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度。
- 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mmHg,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mmHg。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mmHg,舒张压上升0.6mmHg。另外,在冬季血压波动明显大于夏季。
- 冬天新鲜蔬菜水果较少,人们腌制食品摄入增多,进入体内的钠离子也会增多,从而使大量的水分在身体内潴留,造成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血管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血压的升高。
- 冬天血压容易出现波动,引起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同时对心脏,肾脏等器官会造成慢性损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脑出血、急性心梗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在冬季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记住,科学管理血压,才能安全度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