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明教授教你如何缓解压力,远离高血压
周田明教授教你如何缓解压力,远离高血压
“高血压的防治需要综合管理,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并辅以中医调理,同时坚持定期监测和检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的周田明教授如是说。
压力与高血压:科学证据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长期的情绪压力与高血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当人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时,体内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会上升,这会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存在,就会逐渐发展成慢性高血压。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显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人,其高血压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0%以上。此外,睡眠质量差(如失眠)也会导致高血压。许多问题会扰乱睡眠,包括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和普通失眠(失眠)。
缓解压力的具体方法
周田明教授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缓解压力,从而预防高血压:
规律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运动可以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
健康饮食:采用低盐、低脂、高钾的饮食模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高盐食物。同时,适量摄入蛋白质,如鱼类、禽类、豆类等。
社交支持: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孤独感和社交隔离是许多中老年人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乏社交活动不仅会导致情绪低落,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放松训练:进行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焦虑。
专业帮助:如果感到压力过大,难以自我调节,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中医视角:情绪管理与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情绪与脏腑健康密切相关。例如,“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肾”。长期的情绪压力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包括高血压。
中医强调“心情愉悦是大补,情绪低落是大伤”。凡是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事物,都可以视为“良药”。因此,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的积累,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全谷类、豆类、坚果、鱼油和亚麻籽油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稳定情绪。此外,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木耳)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压力和疲劳。
结语
高血压的防治需要综合管理,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并辅以中医调理,同时坚持定期监测和检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有效管理情绪和压力,可以预防高血压,守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