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年轻化趋势明显,专家建议35岁以上女性定期筛查
甲状腺癌年轻化趋势明显,专家建议35岁以上女性定期筛查
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起的“甲状腺健康公益行”项目近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普及甲状腺疾病的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健康管理学会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深化学术交流、提高质控管理水平和提升健康体检的规范科学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郭清还介绍了此次的“甲状腺健康公益行”项目的意义,以及即将开展的“健康管理机构甲状腺检查现状”的问卷调查,并期待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让甲状腺健康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共同守护人民的甲状腺健康,为构建我国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第二大内分泌系统疾病。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台湾有4,626人初次被诊断患有甲状腺癌,其中女性患者数量远多于男性,比例约为1:3至1:4。更令人担忧的是,甲状腺癌多发于年轻族群,尤其是年轻女性。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吕朝晖在项目启动会上介绍了中国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危害,并强调了关注甲状腺健康的重要性,呼吁学术、社会各界一起共同关注甲状腺健康。
甲状腺是人体的“发动机”,甲状腺激素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曾强教授作为健康管理专家代表在启动会上做了“凝聚专家共识 加强甲功筛查”的发言,呼吁完善健康管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推动甲状腺疾病及其他慢性病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将慢性病管理延伸到更广阔的体检人群。
专家建议,35岁以上的成年人,特别是女性,应每5年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孕妇必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备孕女性也应筛查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或既往病史的人群属于高风险群体,需定期检查。
除了定期体检,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甲状腺健康也至关重要。在饮食方面,应适量摄入碘。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富含碘,可适量食用;内陆地区居民可通过加碘盐补充碘摄入。同时,补充硒元素也很重要,硒对甲状腺功能有重要作用,巴西坚果、海鲜和蛋类都是良好的硒来源。此外,维生素A、D、C与B族维生素的摄入也不可忽视。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有助于甲状腺细胞正常生长;鱼肝油、蛋黄、牛奶以及适度晒太阳可促进钙磷代谢和甲状腺健康;新鲜果蔬如橙子、苹果、西兰花等能提供抗氧化作用。
在生活习惯方面,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是关键。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肥胖,同时坚持适量运动以增强免疫力。此外,减少辐射接触也非常重要。甲状腺对电离辐射极为敏感,日常生活中应远离具有高能量和强威力的电离辐射环境。手机、电脑和微波炉等产生的非电离辐射不必过度担忧。
情绪管理同样不容忽视。长期压力和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损害甲状腺健康。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十分重要。专家建议,合理调节情绪能够帮助有效降低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机率。人在生气的状态下,容易出现肝气郁结、气血流通不畅的情况,会直接影响身体代谢。如果甲状腺长期处于代谢功能异常的情况,就会增加罹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 另外,人在生气时往往会表现为面色苍白、嘴唇发紫,长此以往会引起免疫力低下,而免疫力的高低是影响患甲状腺疾病概率的重要因素。 此外,人在生气时,体内激素处于紊乱的状态,也容易患上甲状腺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静在发言中介绍了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中重大慢性病专项行动及慢病管理策略,并倡议政府、学协会、行业力量和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推动形成一个更具广泛意义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管理的框架,加强疾病的宣传教育,推动慢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综合方法和健康管理模式,实现更多的慢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的早筛、早治和有效管理。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滕卫平教授通过视频对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并号召要更加重视甲状腺疾病的筛查和诊治工作。与会代表呼吁各方共同关注甲状腺疾病,早诊断,早获益,以期减少因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增加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让我们积极响应“甲状腺健康公益行”项目的号召,关注甲状腺健康,定期体检,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有效预防甲状腺疾病。同时,让我们携手社会各界,为构建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