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发布:这些人群需重点关注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发布:这些人群需重点关注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死因,占全球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心脑血管病患病人数高达3.3亿,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管理血脂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近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布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为血脂管理提供了最新的权威指导。该指南由国内多位心血管病专家共同制定,旨在全面提升基层医生的血脂管理水平,推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
指南核心推荐
1. LDL-C是首要靶点
指南明确指出,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应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通过降低LDL-C水平,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 ASCVD危险分层
指南推荐使用ASCVD危险分层来确定LDL-C的目标值。具体分层标准如下:
- 低危人群:无心血管疾病且无其他危险因素
- 中危人群:有1-2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高危人群: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多个危险因素
- 极高危人群:已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
- 超高危人群:多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或有严重并发症
3. 降脂目标值
根据危险分层,指南设定了不同的LDL-C目标值:
- 低危人群:LDL-C < 3.4 mmol/L
- 中、高危人群:LDL-C < 2.6 mmol/L
- 极高危人群:LDL-C < 1.8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 超高危人群:LDL-C < 1.4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4. 管理策略
指南推荐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管理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建议采用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同时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
药物治疗:推荐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治疗。如果LDL-C水平仍未达标,可联合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
5. 特殊人群管理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特殊人群,指南提供了个性化的管理建议。例如,糖尿病患者即使LDL-C水平不高,也应按照极高危人群进行管理。
实际应用案例
以一位49岁男性患者为例,他因胸闷就诊,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有10年高血压病史和长期吸烟史。经过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包括使用英克司兰钠注射液,患者的血脂指标显著改善,LDL-C从1.61 mmol/L降至0.75 mmol/L。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精准的降脂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血脂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建议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同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血脂管理的基础,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