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海教你中医调理特应性皮炎
李安海教你中医调理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特点,常自婴幼儿期开始发病。特应性皮炎不仅复发率高、难以治愈,而且患者常常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被称为皮肤科“一号疾病”。
山东省名中医专家、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李安海,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中医调理方法。李安海主任认为,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和症状,中医将其分为风热型、湿热型、燥热型三种类型。
风热型
风热型特应性皮炎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明显、可有渗出,可能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舌苔黄,脉数。
中医治疗会以清热解毒、疏风凉血。祛风凉血汤:荆芥、防风、连翘、苦参各10g,蝉蜕10g,生地黄20g,生石膏30g(先煎),鱼腥草10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生甘草10g。
湿热型
湿热型特应性皮炎的患者通常伴有皮肤湿润,皮疹呈黄红色,且伴有明显瘙痒。此类型可能伴有患者全身感觉疲倦、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中医治疗清热祛湿、扶正止痒。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桂枝、防风、猪苓各10g,陈皮、炒栀子各12g,泽泻、炒白术、茯苓各15g,黄芪、生薏苡仁、滑石各20g,川木通、炙甘草各6g。
燥热型
燥热型特应性皮炎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皮肤脱屑,严重的瘙痒感,有时还伴有皮疹出血,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中医治疗滋阴清热,润燥止痒.地黄饮子加减.熟地10g、山萸肉10g、麦冬12g、石斛15g、远志6g、石菖蒲10g、茯神10g、五味子10g、知母10g、黄柏10g、防风10g、白鲜皮10g、乌梅10g、甘草10g。
典型病例分享
患者中年女性,体型偏瘦,躯干四肢皮肤散在红斑丘疹脱屑反复发作一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多种方法,各种药物治疗均只有短期疗效。病情反复发作。2024年4月28日来皮肤科就诊。患者自诉儿童期即患有婴儿湿疹,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成年后病情逐渐减轻。近一年病情加重。皮肤瘙痒干燥,五心烦热,夜不能寐,非常痛苦。舌红苔少,脉细数。查体:全身皮肤散在红斑、干燥、少许丘疹、遍布抓痕,无水泡、皮肤划痕症(-)。
诊断
西医:特应性皮炎
中医:四弯风
治疗
地黄饮子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熟地10g、山萸内10g、麦冬12g、石斛15g、远志6g、菖蒲10g、茯神10g五味子10g、防风10g、夏枯草15g、知母10g、玄参10g、蛇床子10g、蒲公英10g、白芍10g、甘草10g。水煎服。药渣煎药外洗,一天一次。每周5付。1个月后,皮肤瘙痒减轻,夜间睡眠好转。
日常护理建议
皮肤护理:建议患者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洗完澡后,要及时涂抹保湿霜,锁住皮肤水分
避免过敏原:需要及时找出并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过敏的物质,如食物、花粉、尘螨等,有助于减少皮炎的发作。
饮食调整: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
居住环境: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勤换洗衣物和床单,不铺地毯,少养花草等。
心理支持:建议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情绪,因为情绪问题可能会加重特异性皮炎的症状。
李安海主任强调,治疗特应性皮炎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规范化诊疗和全病程科学管理才能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安海主任医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曾在上海华山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从事中医、皮肤病临床工作三十四年,期间在国内各类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5篇。出版著作6部,发明专利3项。主持市级和区级科研课题各一项。青岛市第二批中医专病(银屑病)特色门诊负责人。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常见皮肤病、内科病,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病,如:银屑病、中重度痤疮、顽固性湿疹、各种胃炎、各种咳嗽、冠心病、高血压、失眠、关节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各种肿瘤的中医调理等慢性疾病。
社会兼职:
山东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
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