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获政策支持,记忆门诊将成诊疗新趋势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获政策支持,记忆门诊将成诊疗新趋势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特别强调了中医药在老年痴呆治疗中的独特优势。根据该计划,中医药通过调理气血、化痰开窍等方式,能够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此外,行动计划还鼓励医疗机构设立记忆门诊,提供认知障碍专科服务,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老年痴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这一举措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显著提升老年痴呆的防控能力和治疗水平,为老年人带来福音。
中医理论:从脏腑失调到整体调理
中医认为,老年痴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和痰浊阻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肾精亏虚是核心病因。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脑髓的充养。此外,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心主血脉,又主神明;肝主疏泄,调节情绪。这些脏腑功能的失调都会影响脑部的正常功能,导致记忆衰退和认知障碍。
中医治疗老年痴呆注重辨证施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补肾益精:通过补肾来增强髓海的充盈,常用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等。
- 健脾益气: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常用方剂如四君子汤。
- 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代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
- 祛痰开窍:清除痰浊,恢复清窍通利,常用二陈汤加减。
同时,中医还提倡结合针灸、推拿及生活方式调整(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综合疗法,以延缓疾病进展。
记忆门诊:早期诊断与规范化治疗的关键
为了提高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国家行动计划特别强调了记忆门诊的重要性。记忆门诊是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专业诊断和治疗的专科门诊。通过记忆门诊,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 早期发现:通过专业的认知功能筛查,及时发现潜在患者。
- 准确诊断:提供标准化的诊断流程,减少误诊和漏诊。
- 规范化治疗: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
- 照护指导: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专业的照护建议和支持。
目前,全国已有128个记忆门诊,但就诊率仅为5%。《中国记忆门诊指南》的发布,旨在规范记忆门诊的建立和运作,提供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阿尔茨海默症的诊疗水平。
患者体验:中医药治疗的实践效果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效果如何?让我们听听患者和家属的真实声音。
一位母亲患老年痴呆症的家属分享了他们的经历:“2022年至2023年间,母亲的病情逐渐恶化,出现浮躁、臆想和争吵等症状。经过多次就医和物理干预,母亲的状况有所好转,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生活。我们发现,除了药物治疗,家属的耐心陪伴和坚持治疗同样重要。”
另一位父亲患老年痴呆症的家属则表示:“通过持续的物理治疗,父亲的状况有所改善,能够重新认识家人和进行简单的生活活动。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及早发现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然而,也有患者家属反映,一些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一位72岁母亲的家属提到:“尝试了多种药物,包括甘露特钠胶囊和进口的美金刚,但效果都不明显。目前,母亲已经不认识家人,需要家人轮流照顾。”
这些真实案例反映了中医药治疗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挑战。虽然中医药在改善症状和延缓病情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但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未来展望:中医药与记忆门诊的双重保障
随着国家行动计划的实施和记忆门诊的普及,未来老年痴呆的防控和治疗将迎来新的突破。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记忆门诊的规范化服务将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诊疗和照护。同时,通过科普宣传和早期筛查,公众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将进一步提高,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
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控制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并建设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这将为数千万老年痴呆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希望和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