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正涛教授: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的公共卫生专家
龚正涛教授: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的公共卫生专家
近年来,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全国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千分之4.5和千分之6.2,达到历史最优水平。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辛勤付出,其中,龚正涛教授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作为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龚正涛教授长期致力于儿童健康管理的研究,他强调个性化健康管理、预防为主的策略以及综合治理的方法。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儿童保健提供了科学依据,还提出了诸如“医教结合”和“家庭医生制度”等创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个性化健康管理
在个性化健康管理方面,龚正涛教授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为例,该院启动了妇幼健康共同体远程超声会诊系统。通过这一系统,超声诊断科专家可在线实时观察社区超声检查动态图像和社区超声医生操作手法,及时给予技术指导,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和参数,共同完成复杂疑难患者的超声检查。
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地域因素和时空壁垒,相当于将一个三甲医院的超声诊断科“搬到”基层医院,极大地缩短了疾病诊断的时间,同时特殊及复杂病历会诊及治疗,也可以得到三级医院的技术支撑和兜底。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基层医生能够顺利完成各类超声检查,有效缓解了居民四处奔波检查之苦,也提升了基层超声服务能力。
预防为主的策略
在预防医学方面,龚正涛教授强调建立完善的儿童保健服务网络。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以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提高保健服务的可及性。
目前,全国共有儿童医院158所,妇幼保健机构3082家。全国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了2.7张,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0.27张。全国儿科医师数量增加到20.58万人,和2015年相比,增长了74.4%。各地开展孕产期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强化危重新生儿转诊救治,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聚焦“小眼镜”“小胖墩”等儿童健康问题集中发力,推进防、筛、诊、治一条龙服务。我国儿童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优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综合治理的方法
在综合治理方面,龚正涛教授倡导多部门协作。例如,在近视防控工作中,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期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近视防控宣讲团、眼科和儿童眼保健专家深入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宣教活动。卫生健康部门组织眼科和儿童眼保健专家举办眼健康知识宣讲、眼科义诊和普及近视防控知识活动。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眼镜制配场所计量监管,严厉打击近视防控相关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此外,龚正涛教授还积极推动“医教结合”模式。通过教育与医疗部门的紧密合作,不仅有效推进了儿童健康教育,还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在近视防控工作中,教育部门负责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视力监测制度,卫生健康部门则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视力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同时,龚正涛教授还大力推广“家庭医生制度”。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基层医生能够获得上级医院专家的实时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让更多的儿童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总之,龚正涛教授在儿童保健与公共卫生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注重技术创新和个性化服务,还强调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通过“医教结合”和“家庭医生制度”等创新模式,他为我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他的努力下,儿童保健与公共卫生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