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汽车十大技术趋势揭晓
2025年度汽车十大技术趋势揭晓
11月12日,在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李骏正式发布《2025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这份权威报告凝聚了来自113家单位的405位企业CTO、专家学者及技术骨干的智慧,经过四轮调查与研究,最终形成年度技术趋势研究成果。
报告背景与意义
自202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持续开展“CSAE汽车技术预见”研究工作,定期发布《年度十大技术趋势报告》和《前沿技术趋势报告》。这些报告旨在预判我国汽车技术创新趋势,引领技术创新方向,为汽车行业提供重要的发展方向指引。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苏波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能源、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领域前沿技术蓬勃发展,与汽车技术深度融合,引发汽车产业全方位变革。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强调,这需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企业在汽车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加大基础前沿研究投入,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基础支撑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尤其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十大技术趋势详解
趋势一:新能源A级乘用车百公里行驶电耗将降至10kWh以下
- 技术类型:实现重大突破技术
- 技术重要性:降低新能源汽车电耗水平是汽车产业节能降耗、提前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协同硬件技术创新和软件管理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可显著提升整车续航里程。
- 技术发展趋势:2025年,芯片集成、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智能能量管理策略等关键技术有望迎来技术突破,实现新能源A级乘用车百公里行驶电耗降至10kWh以下。
趋势二: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降本提质助力NOA等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
- 技术类型:规模显著提升技术
- 技术重要性:车载智能计算平台为智能驾驶提供核心算力支持,是汽车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方向标。
- 技术发展趋势:2025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将持续优化降本提质策略,助推NOA等智能驾驶技术广泛应用于高中低端各种车型。
以国内企业地平线为例,其征程系列芯片专为智能驾驶设计,具有高算力、低功耗、易于集成等特点,为智能驾驶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地平线还与多家车企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国外企业如英伟达(NVIDIA),其Drive平台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从感知到决策的完整解决方案,支持L2+至L5级自动驾驶功能。
趋势三:智驾与智能底盘融合将显著提升L3以上车辆运动控制性能
- 技术类型:实现重大突破技术
- 技术重要性:智驾与底盘的深度融合是实现自动驾驶汽车更安全、更舒适、更高效、更节能的关键基石。
- 技术发展趋势:2025年,通过智驾与智能底盘的深度融合,将实现极限工况下底盘智能运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
趋势四:安全可靠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将迎来量产元年
- 技术类型:新量产技术
- 技术重要性:车用全域操作系统作为安全、高效、可扩展的整车基础软件底座,是支持车辆全局智能化控制和决策、加速产品创新迭代的原动力。
- 技术发展趋势:2025年,车用操作系统向安全可靠的整车全域架构演进,并将迎来量产元年。
趋势五:AI赋能的合成数据将成为自动驾驶研发的重要数据资源
- 技术类型:规模显著提升技术
- 技术重要性:利用生成式AI和世界模型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生成高质量的合成数据,可有效缓解数据短缺难题,提升算法模型的可靠性,是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极具前景的发展方向。
- 技术发展趋势:2025年,AI生成的合成数据将普遍应用于自动驾驶模型的高效训练和仿真服务。
国内企业如百度(Baidu),其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已经实现了利用AI技术生成合成数据,并应用于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中。国外企业如Waymo,也通过其先进的AI技术生成了大量高质量的合成数据,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和优化。
趋势六:智能高效混合动力控制策略将持续优化并日益普及
- 技术类型:规模显著提升技术
- 技术重要性:智能化技术为混合动力系统节能潜力进一步释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个性化、全局优化成为混动能量管理策略量产应用的新范式。
- 技术发展趋势:2025年,过半数车企将在混动车型上量产应用智能化动力控制策略。
国内企业如比亚迪(BYD),其DM-i超级混动系统就采用了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策略,实现了油耗和电耗的双重降低。国外企业如丰田(Toyota),其THS混合动力系统也通过先进的控制策略实现了高效的能量分配和利用。
趋势七:EMB技术日趋成熟即将迎来量产应用
- 技术类型:新量产技术
- 技术重要性:EMB具备结构简洁、响应快速、控制精准、安全性能显著提升等优势,是适配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制动技术,是未来车辆制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 技术发展趋势:2025年,伴随EMB相关法规标准逐步明确和完善,EMB将实现小规模量产搭载应用。
趋势八:多模态大模型有望推动自动驾驶感知决策能力实现创新突破
- 技术类型:实现重大突破技术
- 技术重要性:利用多模态大模型通识能力增强现有的自动驾驶模型,可有效应对智能感知中存在的长尾问题,显著改善车辆对场景、障碍物、导航信息等要素的理解能力。
- 技术发展趋势:2025年,自动驾驶模型有望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算法改进、数据生成能力提升、算力和训练时长扩增,助推自动驾驶感知决控能力的重要突破。
趋势九:智能电池将实现感知器件、自修复新材料的重大突破
- 技术类型:实现重大突破技术
- 技术重要性:智能电池通过先进传感内植和自修复、防护材料的主动调控,实现电池安全风险可知可抑,是提升动力电池安全的重要手段。
- 技术发展趋势:2025年,智能电池有望实现内部电势、温度、形变、气压、关键组分的同步自感知、内部气压自调节、短路损伤自修复的技术突破。
趋势十:自动驾驶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将逐步上车部署与应用
- 技术类型:新量产技术
- 技术重要性:“运行安全”成为高级别自动驾驶安全的焦点,推动构建自动驾驶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体系。
- 技术发展趋势:2025年,车载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将逐步在自动驾驶系统实现部署应用,服务自动驾驶运行安全监管与实施。
结语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产品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层面交通功能。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汽车还将承担更多情感价值,AI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引领产业进入新的发展趋势。
《2025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迈向技术创新的新高度。从新能源电耗降低到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再到智能底盘与操作系统的融合,每一项趋势都预示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变革方向。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将提升汽车性能,更将重塑用户体验,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