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篮年终盘点:国足世预赛惊险晋级,男篮88年首次负日本
中国足篮年终盘点:国足世预赛惊险晋级,男篮88年首次负日本
2024年12月30日,中国男足年终盘点数据显示,国家队在本年度的13场国际A级赛事中取得3胜4平6负的成绩。这一战绩虽然难言出色,但其中不乏亮点:在世预赛亚洲区36强赛中,国足以1胜1平的成绩惊险晋级18强赛。这一成绩不仅为球队赢得了继续冲击2026年世界杯的机会,也为处于低谷的中国足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在过去一年中的努力。在职业联赛治理方面,跨部门协调的增强使得针对“假赌黑”的专项治理成效显著,职业联赛的“管办分离”也终于迎来了十年以来的“破冰”。这些改革措施不仅优化了中国足球的管理体制,也逐步重建了行业的基本原则,为联赛的公信力和竞技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在国家队建设方面,中国男足在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取得两连胜,展现出了全新的精神面貌。这种斗志不仅是球员在场上的表现,更是整个足球生态向好的积极信号。中国足协在教练团队和训练设施上的投入,为国家队的成绩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青少年足球的扎实推进,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和青训体系,科学培养新一代足球人才,中国足球正在为未来的国际比赛储备力量。优秀的青少年球员不仅需要在比赛中获得经验,还需要在生活中培养团队意识、抗压能力和战术理解,这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必经之路。
在社会足球方面,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突破。教练员注册总量的突破,不仅体现了对职业发展的重视,也反映了足球文化在中国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以教练的身份参与到足球行业中,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尽管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基础建设和长远目标之间仍存在差距。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家胜所指出的,虽然我们在政策上有所突破,但真正的落地见效仍需时间的积累和广泛的参与。深层次矛盾问题的解决,需要持续努力与全民的支持,这不仅仅是足协的责任,更需要每一个足迷的参与。
展望2025年的工作任务,中国足协将继续加强党的领导,推进职业联赛的“管办分离”、深入国家队建设、深化女子足球改革及青少年足球的推广等方面,务求在更多领域实现质的飞跃。
在篮球方面,中国男篮在2025年FIBA男篮亚洲杯预选赛第一窗口期以73-76不敌日本队,这是88年来首次在FIBA旗下的亚洲或更高级别比赛中负于日本男篮。这一失利不仅暴露了中国篮球在竞技水平上的短板,也引发了对篮球人才培养和竞技体系的深刻反思。
面对挑战,中国篮球协会也在积极寻求变革。前主席姚明在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双国家队模式、CBA球员合同制度改革、工资帽制度、股份分红制、转会制度规范化,以及三人篮球和“小篮球”项目的发展。这些改革虽然在短期内遭遇了一些困难,但为篮球运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周进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表示,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开门、开放办竞技体育,推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更充分结合,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开放共赢、充满活力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新的奥运备战周期中,中国体育健儿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张新表示,一方面要坚决巩固我国优势项目争金夺牌的基本盘;另一方面要在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以及新兴项目、交手对抗类项目上深入挖掘潜力,同时加快推动“三大球”振兴。
在市场化改革方面,体育总局已公布体育领域8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体育产品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体育赛事对体育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体育总局将继续推动赛事经济的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足球和篮球的复兴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通过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足球和篮球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光辉时刻。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足球和篮球能够在国际舞台上重新找回昔日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