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诞辰150年:集美学村嘉庚建筑展现中西合璧魅力
陈嘉庚诞辰150年:集美学村嘉庚建筑展现中西合璧魅力
今年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诞辰150周年,厦门集美学村作为他倾注心血的地方,其独特的嘉庚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不仅展现了陈嘉庚先生的教育理念,也成为集美学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漫步在尚忠楼群、允恭楼群之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陈嘉庚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奉献。
陈嘉庚与集美学村
陈嘉庚,字科次,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祖籍河南固始县。中国近现代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陈嘉庚回到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嘉庚建筑的特色
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先生在20世纪初期捐资兴建的教育建筑,主要分布在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集美学村的嘉庚建筑包括航海学院片、财经学院片、华文学院片、集美中学片和嘉庚纪念建筑片等,厦门大学则有群贤楼群、建南楼群和芙蓉楼群。嘉庚建筑融合了闽南传统建筑元素和西方建筑风格,使用本地红砖和石材,创新制作了“嘉庚瓦”。这些建筑不仅是教育设施,更是“嘉庚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陈嘉庚先生的家国情怀和教育理念。
重点建筑介绍
尚忠楼群
尚忠楼群包括尚忠楼、诵诗楼和敦书楼。尚忠楼居中,敦书楼和诵诗楼分立东西两侧,呈半合围式。尚忠楼群古朴典雅,是嘉庚建筑的精品之作,突出体现了嘉庚建筑的基本特征。“尚忠”楼名出自《论语》。《论语·里仁》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尚”即尊崇,“忠”是尽心、负责、服从的意思。“尚忠”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也体现了陈嘉庚兴学育人的价值目标以及对莘莘学子做人做事的殷切期望。2006年,国务院核定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财经学院学生宿舍。
允恭楼群
在今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内有一列五幢校舍,因其坐落于地势较高处,多年来成为集美学村的地标。该系列建筑另一特色在以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准则“温良恭俭让”来命名,分别称为即温楼、明良楼、允恭楼、崇俭楼和克让楼,一主四从,允恭楼居中,合称为“允恭楼群”。允恭楼群之即温楼、允恭楼、崇俭楼和克让楼于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学馆
科学馆建成于1922年秋,是集美学校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集美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办学条件的历史见证。1970年代,集美师专在此办学,接续集美师范教育的血脉。2006年,国务院核定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嘉庚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华侨大学设计团队近期承担了多项嘉庚建筑的修缮设计工作,包括陈嘉庚墓(鳌园)、陈嘉庚先生故居、归来园与归来堂、集美农林学校旧址、集美乡村师范学校旧址、集美区乐安学校旧址、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南门等。在修缮过程中,团队重视历史信息的挖掘与保护,通过对建筑历史、现状及价值的深入研究,力求在保留建筑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团队首先开展了详尽的历史研究和现状测绘勘察,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对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核心价值。同时,对嘉庚建筑的组团布局、地形关系、平面形式、屋顶构造、立面设计、墙身组合形式及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团队还通过访谈资深文史专家,获得大量宝贵的历史细节和口述资料,这些信息为修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确保修缮工作既符合建筑的原始设计理念,又充分尊重其历史价值。针对每座嘉庚建筑的具体损毁情况,设计团队制定了精确的修缮方案,确保修缮后的建筑与原结构相符,最大程度保护了建筑的原貌与风采。
嘉庚建筑不仅是教育设施,更是“嘉庚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陈嘉庚先生的家国情怀和教育理念。作为近代南洋侨界的杰出领袖,陈嘉庚为中国教育、政治、经济、公益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嘉庚建筑见证了陈嘉庚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在华侨史、教育史、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嘉庚建筑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地域化的表达。嘉庚建筑特有的空间和色彩构成、平立面构图、材料的肌理和质感、结构形式、建造工艺以及细部构造和图案等表现出来的艺术性,体现出近现代建筑美学与技术的统一。嘉庚建筑引入西方构件和建筑形式,运用本土材料和传统技艺,展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合。嘉庚建筑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不仅展现了陈嘉庚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理念,还通过建筑形式的变化呈现出不同时期的文化演变。如今,嘉庚建筑分布于海内外并不断得到传承创新,展现了跨时空的文化互动和多维度的文明对话。嘉庚建筑作为近现代教育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交流融合。嘉庚建筑是嘉庚先生兴办教育的历史见证,象征华侨文化和兴学救国思想,也是华侨社会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的象征。保护嘉庚建筑,有助于增进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