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风险高,定期检查是关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风险高,定期检查是关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提醒,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与检查频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六期:
一期: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网膜病变,视网膜仅存在一些膨出,一般不会对视力产生明显影响。
二期: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网膜病变,可出现视网膜出血、硬渗或棉絮斑等病变,对视力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三期: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网膜病变,每象限视网膜内出血较多,或出现静脉串珠样改变,或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四期:增殖性糖尿病性网膜病变早期,可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视乳头新生血管,同时伴有玻璃体出血。
五期:增殖性糖尿病性网膜病变的纤维增生期,此阶段纤维膜形成,病情较为严重。
六期:增殖性糖尿病性网膜病变的晚期,可能出现视网膜脱离等后果。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以下检查频率: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在诊断后尽快进行首次眼科检查。
1型糖尿病(T1DM)患者:青春期前诊断的患者在青春期后开始检查眼底;青春期后诊断的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进行首次筛查。
眼科检查方法
定期检查应包括以下项目:
眼底照相:用于观察视网膜血管和病变情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用于检测黄斑水肿等细微病变。
荧光血管造影:用于评估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情况。
眼底自发荧光(FAF):用于判断视网膜功能状态。
治疗方案
根据病变程度,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使用抗VEGF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黄斑水肿。
视网膜激光光凝:用于封闭异常血管,预防出血。
玻璃体切除术:用于清除积血和修复视网膜脱离。
预防与管理
除了定期检查,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这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定期随访:遵医嘱进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然严重,但通过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护视力。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将眼底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切勿等到视力下降再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