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岁人群痛风发病率近六成,专家提醒关注生活方式
18-35岁人群痛风发病率近六成,专家提醒关注生活方式
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在社交媒体上频频登上热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这一曾经被认为是“中老年疾病”的病症。据统计,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已达13.3%,患病人数约为1.77亿,其中18-35岁的年轻患者占比近60%。这一数据令人震惊,也提醒我们痛风性关节炎已悄然年轻化。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尿酸单钠结晶沉积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典型症状是突发性的关节疼痛、红肿和发热。最常受影响的部位是大脚趾的关节,但疼痛也可能出现在脚踝、膝盖、手腕和手指等处。这种疼痛往往在夜间发作,且来势汹汹,严重时甚至无法承受被单的重量。
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主要依靠血液检测,医生会检查患者血清中的尿酸水平。正常情况下,男性血尿酸水平应低于420μmol/L,女性则应低于360μmol/L。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可能患有高尿酸血症,这是痛风性关节炎的前兆。
目前,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在急性发作期,医生通常会开具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秋水仙碱或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来缓解症状。对于预防痛风发作,可以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别嘌醇)和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药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它们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饮食控制是预防痛风发作的关键,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同时,要限制酒精摄入,尤其是啤酒,因为酒精会抑制尿酸的排泄。此外,每天至少饮用2000-3000毫升的水,有助于促进尿酸的排出。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规律的运动也非常重要,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痛风性关节炎的年轻化趋势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痛苦。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以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最佳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