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营养补充指南:碳水、蛋白如何科学摄入
运动后营养补充指南:碳水、蛋白如何科学摄入
运动后如何补充营养?为什么有人运动后补充碳水反而水肿、肥胖?为什么即使在减肥期间,也需要补充糖分?这些问题一直是运动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系统地讲解运动后的营养补充要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如何科学补充,避免盲目跟风。
营养补充的认知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补充营养不是依靠某个特定时间或习惯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建立基本的营养认知:
- 学会“吃饭”:一日三餐是最核心的;
- 动态调整:根据训练强度和目标调整营养摄入;
- 不要搞特殊:别觉得自己健身就不是正常人,需要遵循基本的饮食原则;
- 强化营养细节:比如增肌需要更多蛋白质,运动后需要快速吸收的碳水等;
- 膳食补充剂:运动类补剂,各种维生素矿物质;
- 持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营养知识。
练后补充的目标
运动后营养补充的主要目标包括:
- 补充蛋白质,让身体重新回到“正氮平衡”,停止分解代谢状态
- 补充糖原,减少肌肉损伤并促进恢复
- 最大化肌蛋白合成的速度和效果,利用好训练后产生的代谢优势
- 抑制皮质醇等不良状态,让身体尽快恢复
运动后立即补充
碳水化合物
相较于蛋白质,碳水对肌糖原的恢复效果更好。具体建议如下:
- 低强度:10-20克碳水即可
- 中等强度运动:每公斤体重补充0.5-1.0克碳水
- 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每公斤体重补充1.0-1.5克碳水
- 对于训练量大、恢复时间又有限(小于4小时):高碳(升糖指数>70,1.2g/kg/h),并配合咖啡因和蛋白质
如果是运动完马上补充,可以选择一些吸收快的碳水,比如葡萄糖、香蕉等,之后再陆续补充慢吸收碳水。
蛋白质
蛋白质是无条件首要补给。无论是耐力运动还是力量训练,在训练末期肌糖原消耗殆尽时,面临的都是肌肉分解的威胁。迅速补充蛋白质,逆转分解代谢,提高肌肉蛋白质合成速率(MPS)——这种效果是无可替代的。
在传统观念里,运动后存在“合成代谢窗口期”。而近几年的研究认为,这个窗口期可能很久,而不是短短的几十分钟。
但是无论窗口期多长,我们都要知道:营养输送不是全时段恒定的,而是不同情况下存在优先级,比如阻力训练前后的营养摄入会显著增加蛋白质合成速率(MPS)。
选择牛奶、鸡蛋、乳清蛋白粉、植物蛋白粉,都是可以的。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对于抗阻训练,研究重申了蛋白质+碳水的补充组合可以更好地增加肌糖原储存,改善肌肉损伤并促进更大的急性和慢性训练适应。
额外补充EAA
碳水+EAA的组合,可以让肌蛋白合成速率(MPS)在短期内达到最大化。6gEAA+6%碳水化合物(蔗糖)溶液,可以显著降低练后血清中的皮质醇水平,直接逆转蛋白质分解状态。
如图,合成代谢速率的峰值差异,高剂量的EAA>低剂量的EAA>乳清蛋白
EAA和乳清蛋白不同的点在于:虽然EAA是蛋白质分解的产物,但并不完全等同于蛋白质,而是一种“活性”成分。
EAA作为游离氨基酸,可以最快补全体内缺失的“氮平衡”,形成更高的峰值浓度,同时又起到合成代谢催化剂的作用,放大急性合成反应。(Park,2020)
额外补充肌酸
2013年的研究表明,补充肌酸可以增加骨骼肌和瘦体重质量,且在练后补充肌酸的收益要大于练前。(Antonio,2013)
运动后非立即补充
24小时内骨骼肌的蛋白质敏感性
力量训练后24小时骨骼肌也会对蛋白质的摄入和消化更为“敏感”:
你的肌蛋白合成速率(MPS)会持续升高至少48小时,相应的,肌蛋白分解速率(MPB)也会持续升高24小时——所以24小时之内的蛋白质补充,对骨骼肌是有额外的意义的。(Morton ,2015)
每3至4小时摄入20-40克蛋白质最能够促进及蛋白合成。当然,实际操作中对非专业爱好者可能要求有点高,但练后餐和次日早餐是绝对要吃好。
睡前补充
有研究表明,睡前食用酪蛋白(约 30-40 克),可以在整晚促进 MPS 和代谢率。
但是睡前补充蛋白质取决于你当天的蛋白质摄入量是否充足,以及你的睡眠质量。
本身睡眠质量一般,额外吃蛋白质可能会因为水解蛋白而造成排尿、发热等问题,影响睡眠。另外,乳制品来源蛋白质也可能加重炎症(酪蛋白也是),尤其是睡前服用,也要注意
维生素、补剂
有些成分,也有额外的促进作用,例如EGCG等。不过别忘了营养认知!其他成分,都属于5(膳食补充剂)。反而不是重点了,在之后的《健身增效成分》中,再系统讲解。
总结
总体来说:
- 碳水的重要性很多人可能会忽略,无论增肌减肥!
- 蛋白质的重要性绝对是处于第一等级的,尽管很多人都知道。
- EAA、肌酸在练后补充中确实有各自的优势,可以根据自己的训练情况考虑。
- 维生素、矿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也很重要,但是要根据情况建议。
- 酪蛋白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选择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