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破解虾类应激难题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破解虾类应激难题
在水产养殖中,应激是影响养殖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虾类养殖中的五种主要应激根源,并探讨如何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来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应激是水生生物在适应水体环境变化时产生的一种生物学反应。虽然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应激可以是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但在水产养殖中,水生物的应激往往预示着养殖池水体环境出现问题,进而引发病害和养殖损失。特别是在虾类养殖中,以下五种应激根源最为常见:
渗透压变化:持续强降雨会使大量淡水流入虾塘,导致池水盐度骤降,从而损伤对虾的渗透压功能,引发应激。
水质剧变:水体中pH值剧烈波动,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物质含量超标,导致中毒而引起应激。
水温剧变:受外界冷热空气的影响,养殖水体水温剧烈上升或下降,或养殖水体的面水层与底水层的温差过大,导致虾难以适应或引起应激脱壳。
溶氧变化:环境剧变导致空气中的氧无法溶于水,使得水中溶氧量减少、缺氧,虾会出现暗浮头现象,严重时缺氧死亡。
- 死藻多菌:受前四项外因变化影响,养殖池内的藻类大量死亡。死亡的藻类不仅导致水体耗氧量骤增,还会释放毒素,滋生大量致病细菌,从而引发虾类患病和应激。
面对这些应激根源,传统养殖方法通常采用勤换水、播撒药剂、打氧等操作进行弥补。但由于传统养殖受制于天然环境,这些变化随时可能发生,使得养殖充满不确定性。
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来应对虾类养殖中的应激问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通过净化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组成的完整循环水处理系统,可以过滤各类引发水质败坏的有毒物质,杀灭水体中滋生的各类病原体。
具体来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以下方式预防虾类应激:
水质净化:微滤机、蛋分、生化池组成的三级水质净化系统,解决因水质剧烈变化引发的应激病害。
杀菌消毒:紫外臭氧设备防治水体中的藻类、细菌滋生引发的虾类应激病害。
增氧系统:风机与增氧设备有效解决因溶氧问题引发的应激病害。
温控系统:通过构筑室内厂房和温控设备的协调运用,稳定室内养殖场的气温水温变化,既能隔绝外界渗透压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还能有效控制水温的稳定,保障养殖池内的虾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
目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已在我国各地广泛应用。例如,广东茂名树仔镇地区利用其依山靠海的优势,建立了2327亩的循环水虾类养殖场,实现年产量1947.6吨。在这些养殖场中,基于陆基的PP鱼池正在取代传统的土塘养殖,连接的水处理系统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为养殖池提供稳定可靠的活水。
这些成功的案例正在改变养殖户的观念,推动循环水设计和设备制造团队的发展,为水产养殖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支持。
本文原文来自厦门崇睿水产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