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回家乡创业,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这些青年创业者不仅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还在实践中解决了农村人才短缺问题,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他们的努力正在逐步改变农村面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返乡创业热潮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500万人,其中农村创业带头人将达到100万人。这一趋势反映了青年一代对乡村发展的新认识,他们不再将城市视为唯一的发展舞台,而是选择回到家乡,用知识和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成功案例:从打工者到企业家
杨良元是众多返乡创业青年中的佼佼者。这位来自贵州省贵定县的“90后”青年,初中毕业后就到浙江宁波打工。在打工期间,他通过自学模具设计等技术,逐渐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工。2011年,他用一家五口的打工积蓄创办了宁波维精机械有限公司。
2023年,杨良元决定将工厂迁回老家贵州贵定县。在家乡政府的支持下,他成立了贵州维精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公司不仅为当地提供了60多个就业岗位,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杨良元的成功故事,展现了青年返乡创业的巨大潜力。
政策支持:为创业保驾护航
为了支持青年返乡创业,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支持青年返乡创业。
在资金支持方面,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达2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额度达300万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929亿元,同比增长165%。
在税收减免方面,对持《就业创业证》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当月起,在3年(36个月)内按每户每年减12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应缴纳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限额标准最高可上浮20%。
在资金补贴方面,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返乡入乡人员,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2023年1-6月,全国共支出就业补助资金528亿元,用于落实包括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
挑战与突破
尽管有政策支持和成功案例的示范,青年返乡创业仍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资源困境。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配套弱、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其次是乡村文化适应问题。城市化的青年在面对乡村的人际关系网时,有时会感到“水土不服”。此外,创业能力不足也是制约青年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不少青年虽然有热情,但在专业知识、市场评估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和创业者共同努力。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和培训指导。社会应营造更加包容的创业环境,鼓励创新和冒险精神。创业者自身则需要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未来展望
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他们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面貌,还通过科技创新、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等多种途径,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波“上山下乡运动”正在为乡村振兴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动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青年返乡创业的前景将更加广阔。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青年将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