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苏鲁三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粤苏鲁三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2024年一季度,广东、江苏两省GDP总量双双突破3万亿元,山东紧随其后,展现出强劲的经济实力。这三个经济大省不仅在总量上领跑全国,更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各展风采,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广东: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动能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始终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最前沿。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着力破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不够、应用深度不足等难题。
在政策层面,广东先后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深圳在“深i企”平台上设立人工智能专区,打造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落地应用。
在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方面,广东依托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企业生产研发、精准化生产等各个环节。据统计,截至2023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1800亿元,相关企业达48.9万家,上市企业数量达126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34家。
江苏:工业强省的现代服务新篇章
江苏作为传统的工业强省,近年来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江苏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江苏将深化数字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在创新驱动方面,江苏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此外,江苏还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新兴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功能支撑方面,江苏将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物流中心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同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绿色实践
作为北方经济大省,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山东以“减量、整小、上大,减油、增化、延链”的思路优化石化产业布局,推动钢铁行业降能耗提质效。同时,聚焦冶金、化工、轻工等重点产业,持续加大技改力度,延长产业链条。例如,山东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连续流微反应器,能够实现能耗节约30%至50%。
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山东提速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济南空天信息、青岛人工智能、烟台东方航天港等未来产业集群。据统计,山东已集中培育32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总规模达8.9万亿元。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山东加快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9800万千瓦。同时,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全面提升各行业能效标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省共舞: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江苏、山东三省虽然在经济发展路径上各有侧重,但都展现出以下共同特点:
- 创新驱动:三省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 产业升级:都在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 绿色发展:都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同时,三省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
- 广东更侧重于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 江苏则在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方面优势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
- 山东则在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这三个经济大省的实践经验,不仅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多样性和区域特色,也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相信广东、江苏、山东将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引领中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