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大会:阅读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支招培养阅读习惯
全民阅读大会:阅读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支招培养阅读习惯
近日,河南省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郑州举行,主题为“文韵承古今 书香润中原”。在此次大会上,著名心理咨询师吴若瑜分享了她的新书《情绪的秘密》,强调通过独立阅读习惯提升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研究表明,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增多,阅读不仅能增强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还能有效管理情绪。专家建议,家长应以身作则,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定期参加社区阅读活动,共同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危机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这一问题更是呈现出加剧的趋势。根据一项针对南加州地区5至22岁个体的研究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抑郁诊断的发生率从1.35%上升至2.10%,增长了55.6%;患病率从2.55%上升至4.08%,增长了60.0%。无抑郁诊断的焦虑发生率从1.77%上升至2.32%,增长了31.1%;患病率从3.13%上升至4.22%,增长了35.2%。这些增长趋势在所有亚组中均显著,且在COVID-19疫情期间(2020-2021年)的增长率高于疫情前(2017-2019年)。
阅读的力量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专家们纷纷呼吁重视阅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吴若瑜在《情绪的秘密》新书分享会上指出,阅读不仅能增强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还能有效管理情绪。研究表明,阅读对神经系统有诸多益处,对大脑的功能有积极的影响。阅读是对大脑的一种锻炼,可以刺激神经元活动,加强突触连接,改善认知功能。这种智力活动有助于预防认知能力下降,降低患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与此同时,它还能激活大脑中与语言理解、记忆和注意力相关的各个区域。这种持续的刺激有助于保持大脑的活跃和健康。
此外,阅读作为一种正念活动,有助于将我们的思维重新引向当下、对抗压力并改善注意力。认知神经学研究机构的专家指出,阅读小说等轻松类型的书籍“有助于减轻压力”。沉浸在一本好书中是以健康方式暂时摆脱日常烦恼的有效方法。同时,这种活动可以让读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书中人物的情感和经历,从而增强同理心和社交理解力。
如何培养独立阅读习惯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习惯呢?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营造阅读环境:为孩子打造一个舒适、安静的阅读空间,并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源。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让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
树立榜样:家长自己多读书,成为孩子的阅读榜样。当孩子看到父母热爱阅读时,会更愿意模仿并养成阅读习惯。
逐步放手:从亲子共读开始,逐渐减少朗读时间,鼓励孩子自己完成阅读。可以先从简短的故事或章节过渡到整本书。
设定阅读目标:与孩子一起制定可实现的阅读目标,如每天读几页或每周读完一本书。达成目标后给予适当奖励,增强动力。
讨论与分享:鼓励孩子分享阅读内容和感受,通过提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这不仅能提升理解力,还能让孩子享受交流的乐趣。
利用音频资源:借助有声书或故事APP,让孩子在听的同时跟随文字阅读,既锻炼听力也提高识字能力。
将阅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阅读机会,比如看路牌、菜单或说明书等,让孩子意识到阅读的实用性。
保持耐心和支持:每个孩子的阅读进度不同,家长应避免催促,用积极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
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他们逐步建立独立阅读的习惯。正如吴若瑜所说,阅读是打开情绪通道、守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