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强化双管齐下,科学管理孩子行为有妙招
正负强化双管齐下,科学管理孩子行为有妙招
“老师,小明又打人了!”“老师,小红又抢玩具了!”在幼儿园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老师们常常感到头疼不已。其实,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和改变。他提出了两种主要的强化方式: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当孩子表现出期望的行为时,给予奖励或表扬,以增加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比如,当孩子主动分享玩具时,老师可以立即给予表扬:“你真棒,懂得分享的小朋友最受欢迎!”
负强化则是指通过消除或减少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期望行为的发生。例如,当孩子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时,老师可以暂停活动,直到教室安静下来再继续。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
在幼儿园中,正负强化的应用效果显著。比如,有的老师会设置“行为奖励卡”,每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如排队有序、主动帮助他人等,就会获得一张奖励卡。集齐一定数量的卡片后,可以兑换小礼物或额外的游戏时间。这种正强化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而在家庭教育中,斯金纳的理论同样适用。家长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规则和奖励机制,来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额外的阅读时间或一起玩亲子游戏的机会。同样,当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时,可以通过暂时取消某些特权,如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来达到负强化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强化理论时,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特别留意:
及时性:强化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以便孩子能清晰地建立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
明确性: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哪种行为会得到奖励,哪种行为会导致惩罚。
适度性:避免过度使用物质奖励,应更多地采用精神鼓励,如表扬和肯定。
一致性:家庭和幼儿园的规则要保持一致,形成合力。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耐心的引导,我们一定能够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培养出良好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