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只候鸟栖息菏泽黄河湿地,见证当地生态治理成效
15万只候鸟栖息菏泽黄河湿地,见证当地生态治理成效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菏泽市作为候鸟迁徙重要停歇地的情况,展现了该市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菏泽市地处黄河与黄河故道的夹角地带,境内河流纵横,林茂粮丰,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栖息环境。每年冬季,数以万计的候鸟从北方迁徙至此越冬,其中包括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菏泽市通过加强候鸟迁徙路径的监测和保护、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等多项举措,为候鸟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这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独特的地理环境:黄河与黄河故道的天然庇护所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的最西南部,处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之交。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菏泽在历史上多次受到黄河泛滥的影响。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不利的自然条件,塑造出了菏泽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菏泽地处黄河与黄河故道的夹角地带,这种地理特征使得该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和滩涂。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留下了众多的河湖洼地,这些地方逐渐演变成了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据统计,2023年冬季,菏泽市域内的黄河湿地迎来了数十万只南迁候鸟,包括大雁、大鸨等1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约有15万只候鸟选择在此栖息过冬。
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为候鸟打造安全港湾
近年来,菏泽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候鸟创造了更加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2024年前11个月,菏泽市优良天数为225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3天;重污染天数改善幅度全省第1位;全市8个国控断面均达到地表水三类及以上水质,水体优良率为100%;全市土壤环境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菏泽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菏泽市聚焦环境质量提高,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菏泽市对全市6326家涉气企业进行了低效失效治污设施全覆盖核查,淘汰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689辆,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4827辆。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菏泽市新建市政雨水管网32公里、污水管网29公里,14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外排水质达到准Ⅳ类标准。此外,菏泽市还加强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对27家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发现问题268个并督促企业完成整改。
重点保护鸟类:菏泽的“空中来客”
菏泽市域内的黄河湿地是众多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其中包括1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这些珍稀鸟类在菏泽的栖息情况,是衡量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大鸨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菏泽市的“明星”候鸟。2023年冬季,菏泽黄河湿地迎来了近万只大鸨,它们在湿地中自由翱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菏泽市还记录到了白鹳、黑鹳、丹顶鹤、白头鹤、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多种珍稀鸟类。这些鸟类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它们的出现和栖息,充分说明了菏泽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生态意义与未来展望:守护候鸟,守护未来
候鸟迁徙是自然界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菏泽市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其生态价值不言而喻。菏泽市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为候鸟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未来,菏泽市将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为候鸟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同时,菏泽市还将加强候鸟迁徙路径的监测和保护,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为候鸟迁徙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菏泽市作为候鸟迁徙重要停歇地的生态价值,不仅体现在对珍稀鸟类的保护上,更体现在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上。菏泽市的实践证明,通过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可以为候鸟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同时也为人类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这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也是菏泽市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