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让位奔吴传中原文化,吴太伯开创江南文明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49: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让位奔吴传中原文化,吴太伯开创江南文明

吴太伯,又称泰伯,是古代中国周朝吴国的第一代君主,周文王的伯父,东吴吴文化的宗祖。他以至德谦让和开拓江南的功绩,被后世尊为至德先圣、三让王、江南人文之祖。


《三才图会》中的泰伯像

人物生平

吴太伯,姬姓,名泰,是周部落首领公亶父的长子。他有两位弟弟,分别是仲雍和季历。据记载,太伯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四月初四,卒于武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岁。他娶卜氏为妻,是吴氏开氏始祖。太伯葬于今江苏无锡鸿山(古称皇山)。

亶父长子

太伯的母亲名叫太姜,是有台氏之女,古公亶父的正妻,生太伯、仲雍和季历。太伯作为长子,原本应继承王位。然而,他发现父亲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后来的周文王),于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太伯奔吴


吴太伯塑像

太伯与仲雍决定避让王位,他们逃出关中,迁居荆蛮之地。为了融入当地,他们文身断发,改变了自己的外貌。不仅如此,太伯还积极传播中原的先进技术和农业生产经验,带领当地人兴修水利,开挖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之一——伯渎河。他还创立了独特的吴歌文化,将周族的诗歌与当地歌谣融合。

人物影响

太伯的让位之举成就了两家天下:一是三弟季历的周天下,二是二弟仲雍的吴天下。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当地人的敬仰,被尊为“至德先圣”。孔子在《论语·泰伯》中称赞道:“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人物传说


吴太伯

相传太伯去世后,吴人悲痛欲绝,争相献花悼念。后去者因无花可献,便以麻束腰间,形成中华民族披麻戴孝的丧葬礼俗。吴人为纪念太伯,在梅里建造了泰伯庙,又称至德寺或让王庙。每年正月初九太伯生日和清明节,当地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古圣贤像传略》中的吴泰伯像

历史评价

  • 孔子:“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 司马贞《史记索隐》:“太伯作吴,高让雄图。”

考古发现

江苏梅里遗址出土的大量器具和原始瓷片,具有鲜明的中原文化特色,为“泰伯奔吴”的历史记载提供了重要线索。西周宜侯夨簋的铭文,也与《史记》记载的太伯和仲雍建立吴国有关。

后世纪念

太伯墓


吴太伯

太伯墓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东三十里的鸿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墓碑上刻有“泰伯墓”三个篆书大字,墓前矗立着两根高大雄伟的华表。

伯渎河


伯渎河

伯渎河,原名泰伯渎,全长43公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流。它流经坊前,从梅村到鹅湖,已有3000多年历史。

泰伯庙


泰伯庙建筑

泰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镇的伯渎河畔。现存的泰伯庙为明清建筑,庙前立照池,池上架单孔拱形石桥,名“香花桥”。

泰伯井


泰伯井

泰伯井,又名让王井,位于至德大殿东面,井水清澈可口。相传是泰伯为当地居民用水而凿。

吴王山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泰伯奔吴途经之地。据明代《泽州府志》载“吴神山县西南六里,即晋普之支,庙祀泰伯仲雍。”传说于此广植杏树,淳化民风。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