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质期短的牛奶更有营养吗?
保质期短的牛奶更有营养吗?
许多人认为保质期短的牛奶更新鲜、更有营养,甚至将其与“更天然”、“更健康”等概念联系起来。然而,这种观念存在误区。保质期短的牛奶并不一定比保质期长的牛奶更有营养,两者营养价值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牛奶的杀菌方式和储存条件,而非保质期本身。
牛奶的保质期主要受杀菌方式的影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牛奶杀菌方式主要有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灭菌两种。
巴氏杀菌乳:采用较低温度(72-85℃)短时间(15-30秒)的杀菌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杀灭牛奶中的致病菌,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然而,由于并非所有微生物都被杀死,巴氏杀菌乳中仍残留少量不致病的细菌,这些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会继续繁殖,导致牛奶变质。因此,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较短,一般需要冷藏保存,保质期通常在7-15天。
超高温灭菌乳(UHT乳):采用135-150℃高温短时间(2-5秒)的杀菌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彻底杀灭牛奶中几乎所有微生物,包括耐热孢子。因此,超高温灭菌乳在无菌条件下包装后,可以在常温下保存较长时间,保质期通常在6-12个月。
从营养角度来看,两种杀菌方式都会对牛奶的营养成分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巴氏杀菌乳由于加热温度较低,对牛奶中热敏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C)的破坏较小,保留的营养成分相对更多。而超高温灭菌乳虽然在杀菌过程中损失了部分热敏性维生素,但蛋白质、钙、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的损失并不显著。
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保质期长短来判断牛奶的营养价值高低。选择哪种牛奶取决于个人需求和喜好。如果追求更接近生鲜牛奶的风味和营养,并且能够保证冷藏储存条件,可以选择巴氏杀菌乳。如果追求方便储存和携带,可以选择超高温灭菌乳。
除了杀菌方式,储存条件也对牛奶的保质期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即使是经过超高温灭菌的牛奶,如果包装破损或储存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细菌滋生,缩短保质期甚至变质。
此外,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新鲜”的追求,会在包装上标注更短的保质期,但这并不意味着牛奶的营养价值更高。
总而言之,保质期只是衡量牛奶品质的一个指标,而非决定性因素。选择牛奶时,应关注杀菌方式、储存条件以及自身的实际需求,而不是盲目追求保质期短的牛奶。 要理性看待保质期与营养价值的关系,选择适合自己的牛奶才是最重要的。 关注牛奶的营养成分表,而不是仅仅关注保质期,才能真正选择到营养丰富的牛奶。 不要被商家的营销手段误导,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本文原文来自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