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水田园到边塞豪情: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全解
从山水田园到边塞豪情: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全解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来啦!无论是为了应对考试,还是培养诗词鉴赏能力,这份精选的古诗词清单都是你的绝佳学习资料。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感受诗词的魅力吧!
上册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赏析:《题临安邸》以“山外青山楼外楼”起兴,勾勒出西湖畔山水楼台交相辉映的盛景,随即以“西湖歌舞几时休”设问,暗含对繁华背后隐忧的诘问。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借游人沉醉于暖风与歌舞之中,忘却故都之痛,讽喻时人沉迷享乐,忘却国耻,情感深沉,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陆游的绝笔,情感深沉悲壮。“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坦荡面对生死,却“但悲不见九州同”,心系国家统一未竟之业,表达深切的遗憾。末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虽逝,仍盼王师收复失地,并叮嘱子孙家祭时告知捷报,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赏析:全诗慷慨激昂,充满爱国情怀。“九州生气恃风雷”,以风雷喻变革之力,强调国家需要振作。“万马齐喑究可哀”,描绘社会沉闷压抑之状,表达深切忧虑。末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诗人呼吁上天振作精神,广纳贤才,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望与变革的迫切愿望,情感炽热,振聋发聩。
古诗词之家APP-江边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月落乌啼霜满天”,以月落、乌啼、霜满天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与渔火映衬出诗人的愁绪,难以入眠。末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悠悠传来,更添孤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意境幽远,余韵悠长。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空山的宁静美景。“空山新雨后”,空气清新,万物如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光洒落松林,清泉在石上潺潺流过,宁静而灵动。“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中传来洗衣女子的欢声笑语,莲叶晃动,渔舟归来,生活气息浓厚。末两句表达诗人愿留此地的闲适心境,整首诗意境幽远,令人向往。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赏析:词人以“山一程,水一程”起笔,描绘了行军途中的艰辛与漫长。随着“身向榆关那畔行”,读者仿佛跟随词人踏上了边关之旅。夜深人静时,“千帐灯”照亮了寂静的夜空,却难掩词人的思乡之情。下片“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更添乡愁。“聒碎乡心梦不成”,思乡之情被风雪搅扰,难以入眠。末句“故园无此声”,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诗人以蝉为题材,通过描绘蝉的形态与声音,表达了高洁自持的品格。“垂緌饮清露”,蝉以清露为食,象征着清廉高洁。“流响出疏桐”,蝉鸣声清脆悠扬,从稀疏的梧桐树间传出,更显其高远。“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因居高而声远,并非依赖秋风之力,暗喻人若品德高尚,自然声名远扬。
古诗词之家APP-鹊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赏析:《乞巧》描绘了七夕佳节的浪漫与民俗风情。“七夕今宵看碧霄”,开篇即点明时节,人们仰望星空。“牵牛织女渡河桥”,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好传说为核心,赋予节日以深情。“家家乞巧望秋月”,展现女子乞巧的民俗,寄托美好愿望。“穿尽红丝几万条”,红丝穿尽,象征心愿之诚,情感之浓。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渔歌子》以清新自然之笔,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春汛时捕鱼的生动画面。“西塞山前白鹭飞”,开篇即展现出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景致。“桃花流水鳜鱼肥”,点明时令,桃花盛开,春水丰盈,鳜鱼正肥。“青箬笠,绿蓑衣”,渔翁装束,色彩鲜明。“斜风细雨不须归”,展现了渔翁怡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
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诗人以方塘为喻,阐述了学问或思想之源泉的哲理。“半亩方塘一鉴开”,形象地描绘了方塘如镜的清澈。“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在水中倒映,增添了景致之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设问作答,揭示了方塘之所以清澈,是因为有源头不断供给活水,寓意学问或思想需要不断更新,方能保持清澈与活力。
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赏析:诗中借江水涨落之力,寓含哲理。“昨夜江边春水生”,春水初生,暗示新的开始。“蒙冲巨舰一毛轻”,巨舰因水位上涨而变得轻盈,象征困境因时机转变而迎刃而解。“向来枉费推移力”,回顾过去,诸多努力似乎白费。“此日中流自在行”,如今却能在江中自由航行,寓意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下册
古诗词之家APP-风景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赏析:《村晚》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晚景。池塘水满,绿草茵茵,远山含情,落日余晖浸染水面,寒意与波光交织。牧童悠然归家,横坐牛背,随意吹着短笛,无固定曲调,却自得其乐。全诗意境悠远,画面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田园情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前两句写大人白天耕田、夜晚绩麻,各司其职;后两句写小孩子虽不懂耕织,却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全诗通过描写农家的日常劳作,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纯朴与美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温馨的田园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赏析:《村晚》以儿童冬日玩冰的场景为题材,充满了童趣与生机。前两句写儿童早晨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后两句写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玉石摔碎般的声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描绘生动,展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形象和冬日的独特乐趣。
古诗词之家APP-城墙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边塞风光与英勇的战士形象。前两句以青海湖上连绵的云彩和暗淡的雪山为背景,突出孤城的寂寥与遥远;后两句则刻画了战士们身经百战、铠甲磨破,誓死不破楼兰不还的豪情壮志。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佩与对边疆安宁的渴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这是杜甫听闻收复失地喜讯后的即兴之作,情感真挚,激动人心。首联写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时悲喜交加,泪流满面;颔联写他转而看向妻子儿女,发现他们的愁云已散,随即兴奋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后两联则写诗人打算纵酒高歌,趁着青春年华回到家乡,并计划了具体的归乡路线。全诗情感饱满,节奏明快,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盼和归乡的迫切心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赏析:这首诗以宏大的自然景观起兴,描绘了黄河的浩荡与华山的巍峨,以此象征国家的壮丽与坚强。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写了沦陷区百姓的苦难与期盼,他们眼泪哭干,在胡尘中苦盼王师北伐,年复一年。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下册推荐:
古诗词之家APP-鸟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鸟鸣涧》以静谧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春山的宁静与生机。前两句写诗人心境闲适,静观桂花飘落,春夜的山中显得格外空旷;后两句写月亮升起,惊动了山中的鸟儿,它们不时在春天的溪涧中鸣叫。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这首《凉州词》以壮丽的黄河开篇,远望黄河似从白云间奔流而下,孤城矗立于万仞高山之中,描绘了一幅辽阔而苍凉的边塞图景。后两句借羌笛之音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春风都无法吹过玉门关,何况是归家的愿望。全诗意境深远,情感含蓄,既表现了边塞的荒凉,又蕴含了深深的乡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本诗以渭城清晨的细雨开篇,湿润了轻尘,客舍旁的柳树也呈现出清新的绿色。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了。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清新的自然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
菊花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菊花的高洁与坚韧。前两句写菊花不与百花争艳,独自开放在稀疏的篱笆旁,其情趣无穷;后两句则写菊花宁可在枝头抱香而死,也不愿被北风吹落,展现了菊花坚贞不屈的气节。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与敬仰。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乡村四月的景象。绿遍山野,白川流淌,子规声声,细雨如烟,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后两句则写了乡村四月人们忙碌的景象,刚忙完蚕桑又要插秧种田。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既展现了乡村的美丽景色,又反映了农民的勤劳与生活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