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神农本草经》首开中药学先河,王家葵新作再现本草学经典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32: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神农本草经》首开中药学先河,王家葵新作再现本草学经典

“本草”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专名,亦可指本草类著作。本草书里不仅涵盖药学、生物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更涉及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民俗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古代被视为重要的综合性知识来源,亦可作为闲时遣兴的趣味读物。张耒《食菝葜苗》诗就提到“江乡有奇蔬,本草记菝葜”,陆游则是“食必观本草,不疗病在床”,袁宏道感慨“渐老始知穷本草,多闲方喜读渊明”。

在形形色色的本草书之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本草纲目》。与之相比,多数人对《神农本草经》这个书名可能稍为陌生。作为中国历史上开创性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这从其以“经”为名即可体现。它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药研习者的必读书目。

《神农本草经》这部经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诞生的?

从理论条件上来说,要产生这样一部总结用药经验和治疗原理的药学专著,需要药物治疗发展到一定水平。从传世文献和出土简帛的记载来看,先秦时期药物疗法并未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药物学水平还十分有限,因此不会有全面系统的药物学专著。到西汉时期,通过马王堆医方、《天回医简》、阜阳汉简《万物》等文献的记录,可以推知彼时临床用药经验已较为成熟,但《汉书·艺文志》方技类书目中却还没有一部专论性的药学文献。直至东汉,从早期的《武威医简》到建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药物治疗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医家开始探索药物自身的特性及治疗原理,作为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神农本草经》应运而生。

《神农本草经》一书共收录365种药物,以应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根据毒性与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其《序例》叙划分三品之含义: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神农本草经》的正文则记载了每种药物的形、色、气、味、主治功用、产地采收等信息,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序例》则初步确立了四气五味、七情配伍等中药理论基础,是对我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对后世的本草文献、药物理论、临床用药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事实上,《神农本草经》只是东汉众多本草著作之一,甚至本草书名冠以“神农”二字的,也不止此一种。魏晋以后,本草书峰出,各有乖互,《神农本草经》的版本情况更加复杂,直至梁代“山中宰相”陶弘景“苞综诸经,研括烦省,以《神农本经》三品,合三百六十五为主,又进名医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三十种”,撰成《本草经集注》。《集注》创造性地采用朱墨分书、类似“合本子注”的方式,来区分《本草经》原文、魏晋名医添附内容和所加注释。

吐鲁番出土《本草经集注》残片(德国国家图书馆藏)

我们今天能够上窥《神农本草经》的原貌,正是得益于陶弘景所创的编纂体例。此后,唐代《新修本草》写本沿用这一体例;宋代雕版印刷广泛使用后,大型官修本草如《开宝本草》《证类本草》等将原朱书《本草经》原文作阴刻(白字),墨书《名医别录》作阳刻(黑字),依旧划然有别。因此即使《神农本草经》乃至《本草经集注》都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湮没不传,但其主体内容仍然保存在《证类本草》等后世本草书中。

南宋刘甲刊本《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现存最早的《证类本草》版本

《神农本草经》原书久佚,南宋以来,历代学者多有辑复,其中清代孙星衍、孙冯翼叔侄二人的辑本,是我国古代辑本中尤为精审者。乾嘉时期,朴学考据之风兴盛,学者将校勘、训诂、辑佚、辨伪等方法应用于医籍的研究,作为乾嘉学派的翘楚,孙星衍自不例外。孙氏有感于“今儒家拘泥耳目,未能及远,不睹医经本草之书;方家循守俗书,不察古本药性异同之说”,遂从自己所藏不同版本的《证类本草》中钩稽《本草经》文字,兼引经史文献、《太平御览》《抱朴子》等类书子书、《文选》注等古注旁校或补充,以“辅冀完经,启蒙方伎”。

孙氏的辑佚开启了重视隐含在经子文献中《本草经》佚文的风气,其创见是据《太平御览》首次将药物产地补入《本草经》正文;同时辑本用字考究,多据《说文》《尔雅》等小学专书将药名用字改为古字雅名。然而,孙氏的辑复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药物的排序和改字不妥,在体例上将序录移至全书末尾,也存在缺陷。因此,尚有补充纠正的必要。

王家葵先生的《神农本草经笺注》便是对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本《神农本草经》的全面校勘与注释。全书对辑本的357种药物逐一考辨,以孙氏问经堂校刻之辑复本为底本,以《周氏医学丛书》本、《四部备要》本、黄奭辑本为校本,对勘《政和本草》《大观本草》白字部分,先校文字,再加以笺疏和注释。笺疏部分博引群书,考证药物名实;注释部分则针对经文中的重点词句出注,以解决名物、词汇、医药等方面诸多疑义。

对于爱好本草学的读者来说,本书整理者王家葵先生的名字想必不会陌生。王家葵先生潜心本草学、药理学、道教文献、书法史等领域数十年,涉猎广泛且研究深入。仅本草学方面,曾出版在学界享有美誉(豆瓣评分9.9)的《神农本草经研究》(合著),其他专著还有《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药材品种沿革及道地性》、《本草纲目图考》,古籍整理有《本草经集注》(辑复本)、《证类本草笺释》(书局即出),普及读物有《本草文献十八讲》、《〈本草纲目〉通识》、《本草博物志》等。

《〈本草纲目〉通识》,王家葵 著

此次整理《神农本草经》,王家葵先生将多年深耕本草学的成果与心得融汇于笺注文字中,书前又附以洋洋三万余字的前言“本草经小史”,浓缩了《神农本草经研究》中所探讨的《本草经》之成书、学术思想、体例、辑复等议题,亦有对之前研究结论的部分修正,更为本书增添了学术分量。

在今天的学科和书籍分类中,“本草学”被归入“中药学”的范畴,属于药学学科,但当我们回看本草学史上的诸多经典,会发现传统本草学从一开始就带有博物学的特质,与历史学、文献学等人文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本草文献十八讲》的前言中,王家葵先生指出传统本草学的研究范围有三:本草历史、本草文献、本草药物。《神农本草经笺注》延续这一思路,从历史学、文献学、药物学等多元视角切入,整理注释《神农本草经》,为读者呈现本草文献研究的重要成果。

《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