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文读懂胸闷气短:症状判断、急救处理和预防方法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05: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文读懂胸闷气短:症状判断、急救处理和预防方法

胸闷气短是一种常见的紧急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哮喘、心力衰竭、焦虑症等。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知道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例如,如果是哮喘发作,可以让患者保持坐立位,使用哮喘药物吸入器;如果是心力衰竭,应让患者坐起,避免平躺,并按医嘱服药。此外,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恶化,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求助。你平时会怎样处理胸闷气短的情况呢?欢迎分享你的经验和建议。

01

什么是胸闷气短?

胸闷气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则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可由肺脏、心脏、血液、神经及精神等多个系统的疾病所致。有时候,容易被忽视的轻微呼吸困难可能与一些严重疾病相关,如肺栓塞、心肌梗死、气胸等;有些看似严重的呼吸困难,病因却不是器质性疾病,而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

02

胸闷气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呼吸困难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4种:

  • 氧气吸入通道不畅。从鼻腔到肺泡,任何一处出现阻塞或者狭窄,导致氧气吸入通道不畅都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常见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等。

  • 肺部发生器质病变。呼吸系统的末端是肺泡壁,决定氧气是否能够成功交换,如果出现肺泡被充填、肺间质增厚、肺血管阻塞等情况,就会导致氧气交换障碍,进而出现呼吸困难。常见疾病为:病毒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心力衰竭导致的肺瘀血或肺水肿、肺血栓栓塞症等。

  • 红细胞减少致中重度贫血。氧气进入血液后,还需要红细胞运输到各个器官,当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氧气运输不足时,也可引起呼吸困难。常见疾病为:中重度贫血。

  • 大脑、神经、肌肉无法正常调控呼吸。人的一呼一吸均由大脑发出指令,再经神经系统传导指令、呼吸相关肌肉执行命令,如果这条信息通路中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可导致呼吸动作障碍,进而出现呼吸困难。常见疾病为:脑出血、重症肌无力、胸壁损伤、药物导致呼吸肌麻痹等。

除了以上4种原因之外,因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带来的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样也能引发呼吸困难。

03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一旦呼吸困难的症状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就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 在安静不活动的情况下无呼吸困难,但快走、爬山或干重体力活儿后出现呼吸快、喘不上气,明显感觉体力下降或比不上同龄人,即所谓的“动辄喘息”。

  • 呼吸困难伴有喉间哨笛音,明显呼气困难,可能伴有咳嗽、无痰或少痰,有的症状具有季节性,即所谓“慢性、反复发作的喘、咳”。

  • 常常觉得乏力,伴有胸背及两侧肋间持续性酸痛,午后及夜间更为明显,休息后或晨起时缓解,这可能是由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幅度增大导致呼吸肌疲劳所致。

  • 白天没有明显不适,但夜间睡眠需要垫高枕头,不然就会觉得胸闷,甚至难受到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有的患者还可能伴有双下肢水肿,即所谓的“平卧即喘”。

  • 一些失能老人突然出现呼吸加快、鼻翼扇动、嗜睡、活动减少、表达减少、进食差、大小便失禁等表现,且测指尖血氧饱和度小于93%,即所谓的“沉默性缺氧”。

以上5种情况,患者身处其中时,不一定会表述成胸闷气短或理解为呼吸困难,但实际上这些很可能是某些潜在疾病的预警信号,需及时就诊。

04

胸闷气短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胸闷的原因不同,急救措施也不同。可能是因为哮喘、气胸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作引起的,需采取药物、吸氧、引流或手术进行急救治疗。

1.哮喘。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会出现昏迷。如果患者仅仅是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支气管舒张剂,例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气雾剂等,有助于扩张支气管,缓解症状。但若已经引起昏迷缺氧,比较严重,需及时采取吸氧缓解。

2.气胸。如果是外伤导致的气胸或自发性气胸,没有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一般需要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助于缓解症状。若患者是张力性的气胸,可采取胸腔穿刺排气术,有助于缓解症状。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发作时会引起心绞痛,并伴随着胸闷症状,一般需要及时遵医嘱口服速效救心丸,有助于缓解症状。但如果发生心肌梗死,一般需及时采取介入支架或球囊手术治疗。

胸闷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例如心肌炎、心脏功能不全等,采取的急救措施也不同,在发生严重胸闷时,应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采取相关检查和治疗。

05

突发不适时,怎么缓解或自我检查?

如果在劳累中突发心脏不适,首先要立即停止活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放松身体,避免紧张和焦虑。然后尝试深呼吸,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帮助放松心脏和身体。如果身边有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救心丸等,可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缓解。

如果出现明显不适,一定要拨打急救电话120,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症状和所在位置。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监测自己的脉搏和血压。

对于有心绞痛病史的人,可以尝试按摩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起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是在突发心脏不适时的应急措施,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治疗。一旦出现心脏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06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胸闷气短?

保护心脏可采取以下方法:

  • 睡前晨起适量饮水,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

  • 每天快走一小时,可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运动时要达到身体发热或呼吸加快的效果。

  • 保证蔬菜、水果摄入,能预防“三高”、保护血管和心脏。

  • 适当吃粗粮,如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粗粮应占主食的1/3到1/2。

  • 经常吃鱼类,尤其是海鱼,其含有的欧米伽3脂肪酸对血脂代谢有益,能保护血管和心脏。

  • 适当摄入坚果,其中的不饱和脂肪有利于血脂代谢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 适当喝牛奶,牛奶中的高蛋白、钙和钾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

良好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也都十分重要。失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增快,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通过上述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脏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