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猴戏里的孙悟空:从宫廷到民间,从戏曲到银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猴戏里的孙悟空:从宫廷到民间,从戏曲到银幕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492473
2.
https://www.sohu.com/a/806089990_523187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31A01NAI00
4.
https://www.douban.com/location/drama/26615414/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7TITKC0552FDTY.html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09A04EFB00
7.
https://hb.dzwww.com/p/p2iZYBqQ8G6.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B5%E5%AD%90%E6%B8%B8%E6%88%8F
9.
http://www.bilibili.com/read/cv34171360/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8%85%E6%98%8E%E4%B8%8A%E6%B2%B3%E5%9C%96
11.
https://m.newsduan.com/static/content/WT/2024-10-23/1298675737771395942.html
12.
https://td.fyun.cc/detail/d3bfd7cdb9c99d6d31a1865ba5695aa32eda910e.html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孙悟空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从古典名著《西游记》到现代影视作品,这位神通广大的猴王以各种形态出现在舞台上。然而,最能体现孙悟空艺术魅力的,莫过于戏曲舞台上的“猴戏”了。

01

猴戏的历史渊源

猴戏,顾名思义,就是以孙悟空为主角的传统戏曲。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间的连台本戏《昇平宝筏》。这部作品共二百四十出,将《西游记》的全部故事搬上戏曲舞台,演出地点主要在皇宫之内,旨在庆祝节日。

从《昇平宝筏》开始,猴戏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各地戏曲舞台上的重要剧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京剧《安天会》和《大闹天宫》。1951年,为准备中国京剧院出国公演,翁偶虹、李少春在传统戏《安天会》的基础上,重新改编了一出《闹天宫》,国际反响十分强烈。回国后,马少波、李少春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情况,谈话间,周总理指示李少春应把《闹天宫》扩大篇幅,重新编排一部《大闹天宫》,由翁偶虹执笔。

02

不同版本的孙悟空

随着时代的变迁,孙悟空的形象也在不断演变。最早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孙悟空,多以反封建、反皇权的叛逆者形象出现。如杨小楼版《安天会》中,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时唱道:“且饱餐赤麟蹄龙肝鳌鲊”,直指封建皇权,体现了民间革命冲动。

进入20世纪,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孙悟空开始出现在银幕上。1926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摄了最早的西游记电影《孙行者大战金钱豹》,由胡蝶、金玉如、金世侯等主演。这部电影虽然已经失传,但据记载,影片中孙悟空的形象仍带有浓厚的戏曲色彩,表演上利用了很多戏曲的程式动作。

03

现代传承与发展

在当代,提到孙悟空,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六小龄童在86版《西游记》中的经典形象。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出身于猴戏世家,其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著名的猴戏演员。尤其是他的父亲章宗义,被誉为“南派猴王”。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六小龄童从小就对猴戏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演好孙悟空这个角色,六小龄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深入研究猴子的习性,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甚至在家中养起了猴子,与之朝夕相处,以求在表演中达到神似。此外,他还学习了京剧、武术等多种表演艺术,以丰富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在拍摄过程中,六小龄童几乎全年无休,辗转各地取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就了这部经典之作。

04

文化价值

猴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精湛的艺术魅力,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代,猴戏依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演出。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春节遇见戏曲,非遗buff叠加。浙江地方戏曲,越剧、婺剧、永嘉昆曲、绍剧、瓯剧、甬剧、姚剧等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期间浙江各地安排了众多戏曲演出,白蛇传、三打白骨精、八仙送福、五女拜寿……既有杭州蝴蝶剧场、金华中国婺剧院、绍兴大剧院等城市剧院的演出,也有送戏下乡的演出,异彩纷呈。

在浙江,婺剧、越剧等戏曲下乡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乡村戏台。新华社资料图
过去,乡村娱乐活动相对匮乏,戏曲下乡成为了村民们翘首以盼的盛事。在乡村礼堂、村镇戏台,每一场演出,都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大家早早地准备好,穿上新衣,扶老携幼来到戏台前。

对于演员来说,每逢节日,都是工作量最大的时候。潮新闻记者曾走访温州,瓯剧(又叫温州乱弹)演员董建国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办庙会,一天要演两场,从中午12点半演到下午3点半,再从6点半演到晚上9点半,对嗓子、体力都是一个考验。

温州乱弹演员董建国,下乡演出现场。宋浩摄

舞台或许简陋,只是简单搭建在村里空地上,但并不影响观众对戏曲的热情,也不影响演员们发挥。比如楼胜、杨霞云的经典版《断桥》,在梅花奖舞台、央视春晚舞台上怎么演,下乡时就怎么演。他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为村民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从经典的剧目到充满乡土气息的故事,在戏台上一一呈现。除了白蛇题材,《杨门女将》《五女拜寿》《薛仁贵》《狸猫换太子》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戏剧IP。

随着时代发展,戏曲下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成为一种惯例,它深深融入到乡村的文化血脉之中,成为乡村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尽管现代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但戏曲下乡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代表着一份浓浓的乡情。

今年春节,婺剧院的惠民演出海报。图源:婺剧院微信号

今年春节,浙江各地的婺剧团、越剧团等纷纷安排了戏曲演出。除了金华在中国婺剧院连续5天的惠民演出以及之后的下乡演出,浦江、义乌等地的舞剧团也安排了乡村演出。

在绍兴,来自上海、杭州、福建、南京、温州、绍兴、舟山等地的越剧院团,共同献上“同唱一台戏2025越剧春晚”,蔡浙飞、方亚芬、王君安等十几位梅花奖得主领衔,带来《白蛇传·合钵》《白蛇传·西湖山水》《宝莲灯·宿庙题诗》《胭脂·慎思》《柳毅传书》等经典剧目。

东瓯故地・永嘉有戏”2025年春节戏曲周现场。资料图。

在温州,永嘉昆剧团举办了“东瓯故地・永嘉有戏”2025年春节戏曲周,不仅带来了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的《红拂记》,还在1月24日上演了《白蛇传》。而瑞安市越剧团则启动了“高明故里 瑞安有戏 ——2025新春戏曲周”,为期四天,为观众带来《五女拜寿》《狸猫换太子》等多部经典越剧剧目。

此外,丽水、宁波、衢州等地也纷纷有婺剧、越剧、西安高腔等浙江地方戏曲演出,呈现一个戏曲春节非遗年。

新华社资料图。

粉墨登场、行头华丽,锣鼓喧天、丝竹悠扬。舞台上演员们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仅仅抓住观众的心,展现着他们千锤百炼的技艺。台下观众沉浸在春节喜庆的氛围中,享受着难得的文化盛宴和团聚时光。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猴戏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无论是传统戏曲还是现代演绎,孙悟空的形象都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象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