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续四月减持美债至15年新低,多元化配置成主旋律
中国连续四月减持美债至15年新低,多元化配置成主旋律
2024年10月,中国连续第四个月减持美国国债,持仓规模降至7601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这一轮减持行动不仅反映了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策略的调整,也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经济考量: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的理性选择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减持美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美联储的降息周期。自2024年美联储开启降息以来,美元贬值压力持续增大,美债的吸引力随之下降。Creative Planning首席市场策略师Charlie Bilello指出,美联储首次降息后的三个月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涨了约86个基点,这与以往降息周期中收益率走低或保持不变的情况截然不同。
面对这种市场环境,中国作为美债第二大海外持有国,自然需要调整其资产配置策略。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的观点称,中国减持美债主要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二是中国出于外储资产多元化配置的需要,减少对单一资产的依赖。
战略考量:多元化配置与风险管理
除了经济因素外,战略考量也是中国减持美债的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认为,中国有序减持美债是必要的,基于对美国海外净负债不断恶化和“美元武器化”风险的考虑。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中国需要为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好准备。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中国减持美债的同时,也在积极增持其他资产,特别是黄金。根据BBC中文的报道,中国央行在过去24个月增持了16.6%的黄金储备。这种一减一增的操作,显示中国正在努力分散其外汇储备风险,提高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中国减持美债的行动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计量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中国出售美债会对收益率产生几基点的影响,尤其是在抛售超出市场预期时。这种影响虽然有限,但足以引起市场的关注和反应。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这种资产配置调整有助于提高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659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48亿美元,升幅为0.15%。这种多元化配置策略为我国外汇储备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可能会继续稳步降低美债持仓规模。刘有华表示,基于对美元资产风险的重新评估以及对多元化投资的需求,中国的美债持仓规模可能继续下降,使得外储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
结语:理性的战略调整
中国连续四月减持美债至15年新低,这一行动反映了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的理性选择。通过多元化配置外汇储备,中国不仅能够有效应对美联储降息周期带来的挑战,还能为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做好准备。这一轮减持行动,彰显了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成熟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