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楼市低迷:10万亿元债务置换助力楼市企稳
2024楼市低迷:10万亿元债务置换助力楼市企稳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迷。面对房价持续下跌、库存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紧急救市措施,以防止房产市场崩盘带来的连锁反应。
市场低迷:房价下跌与库存高企
截至3月份,全国未售出房屋的库存相当于7.48亿平米,这一数字创下历史新高。更令人担忧的是,70个大中城市的新房价格同比下跌3.5%,二手房价格更是下跌6.8%,均为破纪录的跌幅。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果断行动。从债务置换到收购库存商品房,从放松楼市管控到创新融资渠道,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
债务置换:10万亿元量化债计划
11月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第十二次全国人大常委会记者会上宣布,从2024年开始,中国将连续五年每年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新增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这一轮量化债计划与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有着本质区别。当时的“四万亿”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补贴,而此次的“十万亿元”主要用于债务置换,将高利率、管理不透明的地方债务,置换成低利率、管理透明的政府债券。
收购库存商品房:创新救市举措
上周五,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宣布,地方政府可以开始购买房屋,着手解决大量空置公寓的问题。这一举措类似于美国2008年设立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
中国央行将提供3000亿元低息贷款,帮助国有企业购买已建成但尚未出售的住房。这些政府购买的住房将用于提供经济适用房。虽然何立峰没有提供具体细节,但这一政策转变释放了积极信号。
放松楼市管控:700次调控政策
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末,从中央到地方累计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逾700次。这一年,房地产行业政策面发生彻底转变,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带头放松楼市管控,给市场注入信心与活力。
一线城市全面松绑限购,购房最低首付降至15%,并下调契税和豪宅税,存量房贷第二次下调。这些措施释放了市场需求,为楼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救市效果与挑战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止跌回稳”的迹象。然而,市场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容忽视。人口增长放缓、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使得楼市的复苏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与前两次救市行动相比,本轮救市的效果可能不会那么立竿见影。2008-2010年,4万亿元刺激计划推动房价翻倍;2014-2016年,棚改货币化安置再次推动房价上涨。但如今,市场需求和经济环境都已发生深刻变化。
未来展望:政策方向与市场预测
展望2025年,房地产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预见的是,政府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财政部表示,2025年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将扩增三个领域: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合理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这些措施将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总体来看,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但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还需要更多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持续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政策方向,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