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种植:心血管疾病用药市场带动下的新机遇
丹参种植:心血管疾病用药市场带动下的新机遇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丹参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不断加强,丹参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本文将详细介绍丹参的种植技巧,帮助种植户实现高产高效。
丹参的药用价值与心血管疾病
丹参,又名紫丹参、赤参、红根等,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其根和根茎可入药,具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镇静安神、凉血消痈、消肿止痛等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含有丹参酮、隐丹参酮、鼠尾草酚、丹参新酮等多种有效成分,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CVD)患病率持续上升,推算现患人数达3.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庞大的患者规模使得心血管疾病用药市场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心血管药物销售额市场规模保持在1450亿元人民币左右,零售端销售额占比从2018年的11.0%攀升至2022年的16.0%,突破200亿元大关。
在心血管疾病用药中,丹参是重要原料之一。以复方丹参片为例,2024年,该产品市场迎来新的变化,各大品牌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其中,广药白云山、同仁堂、云丰、天士力等品牌在复方丹参片的生产和供应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丹参的高产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丹参适合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沙质壤土中生长,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pH值在6.5-7.5之间。不宜选择荫蔽、低洼积水、土质黏重、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忌连作,忌与豆科作物或其他根类药材轮作。可与小麦、玉米、大蒜等轮作。
整地时,应在选好的地块上施足以磷肥为主的厩肥、饼肥作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4500-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深翻30-40厘米,要求打破犁底层,以利根系的纵向生长。耕翻后,将地耙细整平。作畦时,一般畦宽100-120厘米,作业道宽30-50厘米。在北方做成宽平畦,一般畦宽130-150厘米;南方做成高15-25厘米的高畦。地块周围要挖好排水沟;若畦长过长的地块,应选用三沟配套,以保证排水通畅。
繁殖方式
丹参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时,丹参种子细小,发芽率约70%左右,直播法常出苗不齐,影响产量。故产区多选用育苗移栽法。育苗时间一般在芒种至夏至、处暑至白露这两段时间。育苗时应选用地势较高、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水方便的平地作为苗床,施入沤熟的人粪尿作为基肥。将床土整细,做高畦,畦宽1.0-1.3米。播种时,将种子拌入河沙后均匀撒在床面上,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相贴,不必覆土,薄薄地盖上一层秸秆,喷水保湿或用地膜覆盖。亩播种量0.5千克左右。地温达到20℃左右时,丹参可在15-20天出苗。幼苗长至3-5片时要及时间苗。选间出的肥壮幼苗另行假植、培育。
营养繁殖包括分根繁殖、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分根繁殖时,秋季收获丹参时,选择肥壮、无病虫害、紫红色、粗0.7-1厘米的当年生根,埋于湿沙内。来年3-4月取出种根,剪切成4-6厘米的小段,按行距株距35厘米x25厘米,深度6厘米挖穴,将剪切好的种根插入穴中,一穴一段。分株繁殖则在立冬至第二年惊蛰期间,收获丹参时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剪粗根药用;将粗0.5厘米以下的细根连芦头带心叶用作种苗进行种植。扦插繁殖则在北方6-7月,南方4-5月,选取健壮无病的丹参枝条,自根茎处截下,切成带2-3个芽的小段,下部切口应选择最下方一个芽下1厘米左右的部位,削成马蹄形。剪除下部叶片,若叶过大,可将上部叶剪去一半,按行株距25厘米x15厘米,将插条以上截口向北斜插于苗床,插人角度约为45°,深为插条的1/2-2/3,覆土,压紧。插时应边剪边插,不能将插条久放,否则影响插条成活率。插后及时浇水并适当遮阴。此后15-20天内应每天早晚喷水保湿,待最下部的茎节处的新根长至3-5厘米时即可定置。
田间管理
丹参前期生长较慢,应及时松土除草,以免杂草与丹参苗争夺养分和水分。通常要求松土除草2-3次。松土时要浅锄,不能深人,以防损伤根部。丹参属于喜肥植物,因此播种时要施足基肥,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如腐熟的猪、羊栏肥,施用量为每亩1000-1200千克。除施足基肥外,还须追肥2-3次。第一次在4月上旬齐苗后,返青时施提苗肥,每亩用稀薄人畜粪水1500千克;第二次于4月中旬至6月上旬施。不留种的地块可在剪过花序后,每亩施腐熟人粪尿2000千克、饼肥50千克;第三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剪过老秆以后,结合中耕除草,施长根肥,宜重施。每亩施入腐熟的浓粪尿2000千克、加过磷酸钙25千克、饼肥50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追施可沟施或穴施,施后覆土盖肥。
丹参忌涝、忌积水,因此应及时清理排水沟,保持排水畅通,防止多雨季节使丹参受涝。伏天及遇持续干旱时应及时灌水,可沟灌或喷灌。沟灌应在早晚进行,灌溉完毕后应及时将多余的水分排除,以免积水;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通常情况下,丹参4月下旬至5月陆续抽薹开花,不采种的丹参应从4月中旬开始,陆续将抽生出的幼花序掐掉。要求早摘、勤摘,最好每隔10天摘或剪一次,以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留种地应在采收过种子后,剪除衰老或枯萎的茎叶,以促使新叶与新枝的生长,进而促进根部继续生长。方法是在夏至到小暑期间将地上部分全部剪掉。
病虫害防治
丹参的主要病害有叶枯病和菌核病。叶枯病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初期叶面产生褐色、圆形斑块,若无防病措施,病斑将不断扩大,中心部变成灰褐色,最后叶片焦枯,植株死亡。发病时间从5月初开始,会一直延续到秋末,其中以6-7月份最严重。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无病健壮的植株采种,下种前用波尔多液(1:1:100)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湿度,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喷洒60%代森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
菌核病的病原菌先侵害植株茎基部、芽及根茎部,浸染部位会变成褐色并逐渐腐烂。病部表面、附近土面及茎秆基部内会产生灰黑色的鼠粪状菌核和白色的菌丝体。随着病势的发展,病茎上部及叶片逐渐发黄,最后整个植株枯死。防治方法包括防止地块及沟渠积水;发病期可用50%氯硝铵0.5千克加石灰10千克混拌后撒在病株茎基部及附近土壤上,以防止病害蔓延。
丹参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
随着心血管疾病用药市场的持续增长,丹参的市场需求也日益旺盛。据统计,2022年,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TOP10企业销售额总计达到519亿元,占据整体市场的35.78%。其中,阿斯利康凭借其丰富的产品线,包括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瑞舒伐他汀钙片、非洛地平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取得93.2亿元的销售额,占据榜首位置,在国内心血管药物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丹参的亩产量和市场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种植品种、土壤条件、气候环境以及管理方式等。干货一般在400至600斤之间,高产可达3000斤。市场价格方面,干货统货在山东地区价格为18元/公斤左右,精品可达23元/公斤;河南禹州和四川中江的价格均为23元/公斤。鲜货每亩约2000斤,价格在4.5-5元/公斤。以干货亩产400公斤为例,按18元/公斤计算,毛收入约为7200元/亩。扣除种苗、肥料、农药及人工等成本约2000元,净利润可达5200元左右。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精细的田间管理,可以显著提高丹参的亩产量,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丹参的经济效益较为可观,但实际收益会因市场波动和地区差异有所不同。随着心血管疾病用药市场的持续增长,丹参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扩大,为种植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