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彩礼金额知多少?最高法新规剑指“天价彩礼”
长三角地区彩礼金额知多少?最高法新规剑指“天价彩礼”
2024年2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剑指“天价彩礼”问题。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反映了社会对高额彩礼现象的广泛关注和治理需求。在长三角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高额彩礼:长三角地区的普遍现象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彩礼金额持续攀升,形成了一条显著的“高彩礼地带”。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泛长三角地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和江西等地,彩礼金额普遍较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以江西省为例,他趣发布的《2024彩礼研究报告》显示,江西以12.52万元的平均彩礼金额居全国之首,远超全国平均水平12.27万元。浙江、福建等地的彩礼金额也居高不下,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高额彩礼背后的推手
高额彩礼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背景。研究发现,2008年以后,彩礼价格开始一路攀升,这与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出生性别比失衡密切相关。
一方面,城镇化推动了农民生活成本的上涨,尤其是教育城镇化驱使农民家庭必须在县城买房、小孩在县城上学等因素,也推动了彩礼价格上涨。另一方面,1990年代开始的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导致婚姻市场失衡,进一步推高了彩礼价格。
此外,攀比心理和传统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额彩礼现象。调查显示,52.5%的受访者认为攀比心理是导致“高价彩礼”的主要原因,51.2%的受访者认为传统观念也是重要因素。
高额彩礼之殇:家庭负担与婚姻困境
高额彩礼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影响婚姻关系的稳定。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男方王某某与女方李某某2020年9月登记结婚,王某某家在当地属于低收入家庭,给了李某某彩礼18.8万元。后因家庭矛盾,王某某于2022年2月起诉离婚并要求返还彩礼。审理法院认为,结合当地经济生活水平及王某某家庭经济情况,18.8万元彩礼款属于数额过高。综合考虑双方共同生活时间较短,女方曾有终止妊娠等事实,酌定李某某返还彩礼款5.6万余元。
这个案例反映出高额彩礼可能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甚至影响婚姻的稳定性。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彩礼不能成为婚姻的负担,婚姻也不能靠彩礼来‘成全’。”
破除高额彩礼:多方合力推动婚俗改革
面对高额彩礼带来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60.5%的受访者希望全社会形成文明嫁娶的新风尚,59.3%的受访者建议推行扎实的成人礼教育,帮青年树立健康的婚恋观、人生观。
专家建议,可以推行“低彩礼”制度,倡导文明嫁娶新风尚。同时,努力挖掘和宣传传统彩礼的礼仪内涵,倡导用具有吉祥喜庆意味的传统民俗礼品来替代现金彩礼,让彩礼回归“礼仪”之用。
此外,还需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通过这些综合措施,逐步破除高额彩礼的不良风气,形成健康文明的婚嫁新风尚。
彩礼作为一项传统婚姻习俗,其本质是对婚姻的庄严承诺。在新时代,我们应该赋予彩礼新的内涵,让它成为传递美好祝福、促进家庭和谐的载体,而不是成为婚姻的枷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的美好愿景。